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回顾近几年的经济生活,不难发现,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恐怕莫过于“诚信”二字了。证券市场是讨论诚信、呼唤诚信最为热烈的领域,会计舞弊则被看作是践踏诚信的祸首之一,会计舞弊行为是人的趋利行为和特定制度背景下的产物,说到底是人们的心理动机和各种制度相碰撞的结果;是相关当事人对利弊得失进行权衡后做出的选择;是一种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采用欺骗性手段故意谎报财务事实的行为,通常包括:伪造或编造会计资料,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的结果,无中生有编造虚假的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虚假披露会计政策等等。由此可见,会计舞弊本质上是一种违法性的经济行为。以银广夏为代表的重大会计舞弊案,使证券市场频频遭遇“地雷”,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甚至已经到了使中小投资者难以忍受的地步。由会计舞弊导致的诚信危机成为2001年上市公司股价暴跌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证券市场的低迷和重挫,不能全部归咎于会计舞弊,但会计舞弊确实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正是基于这种判断,人们开始把矛头指向了会计人员、经理人、注册会计师这些与会计舞弊行为有直接关系的行为人,状告上市公司、大股东和经理人的呼声四起。在指责、愤怒之后,人们也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度再造”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管理层则顺应这种要求,中国证监会出台了《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国证监会还联合国家经贸委等部门出台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旨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制度。这似乎又使失去信心的中小投资者见到了曙光。然而,由此对投资者及整个资本市场造成的损失,尤其是给中小投资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永远都无法补回。最近,国务院已将治理经济秩序提到了民族兴亡的高度,做出了关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部署,在经济秩序八项重点治理中,有两项就和会计信息有关,这说明虚假会计信息已经到了必须严加治理、严<WP=3>加惩治的程度。前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在《会计法》颁布一周年座谈会上曾经严厉痛斥上市公司和即将上市的公司疯狂的会计舞弊现象,并要求一定要加大打假力度,确保财务报表及相关数据和指标的准确性。会计舞弊行为普遍存在于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之中,不仅妨碍资本市场的有序发展,还严重扰乱我国的财经秩序,鉴于恶意舞弊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会计舞弊严重的危害性,不仅在理论方面要求探索其存在的理论渊源,在现实和生活中,更迫切需要防范和杜绝会计舞弊的具体措施,所以本文把它作为我们研究对象。二、 论文的基本思路和逻辑框架本文首先分析会计舞弊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进而阐述其给社会造成的危害,从而揭示本文研究的主要的问题:会计舞弊。会计舞弊行为有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和机制。本论文运用现代契约理论、信息经济学和内部人控制理论分析了会计舞弊的理论渊源。企业是由一系列不完全契约相联结的经济实体,信息的不对称性存在于各契约关系人之间,其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出现。不完全的契约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必然带来会计舞弊。在经济转轨中,企业易于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内部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获得了对企业会计的控制权,企业的会计报表成为内部人滥用控制权的工具。而契约人自利和有限度的理性的特征、各契约关系人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强式有效市场的不存在性、会计准则灵活性和真空地带的存在、独立审计的期望差距是会计舞弊存在的基本前提条件。我国会计舞弊问题之所以非常严重,是因为在我国的经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度过程中,政府对企业的调控权利的分化是相对的、不彻底的,同时,在经济转轨中的政府,政府各部门在某些方面权责不清。地方利益、部门利益保护主义较为严重;我国经济转轨中企业具有产权关系模糊和公司治理结构薄弱两个重大缺陷。我国的证券市场还存在股权结构不规范、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证券经营机构管理混乱、剥离和模拟十分随意等特征;尽管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发展迅速,但至少目前还存在以下的问题:执业水平和执<WP=4>业质量低下、不正当竞争现象严重、质量监管不力、注册会计师法规不健全。会计舞弊行为泛滥,最主要根源在于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驱动。在这里我们借助博弈分析方法,从成本效益的角度,深入分析会计舞弊行为与治假的博弈过程,在对会计舞弊的博弈活动进行分析后,提出了防范会计舞弊的某些政策建议企业进行会计舞弊的动机和手段多种多样,其动机主要有奖金动机、借款动机、纳税动机、隐瞒违法动机、股票动机和上市动机、配股动机、避免处罚动机、操作股票动机等。在会计舞弊的手段,按照会计程序发生的先后,主要分析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手段,按下列阶段分类:在经济业务发生阶段,上市公司可以人为的虚构核算对象,通过关联交易、资产重组、虚构收入等活动,虚构经济业务,以达到人为调节企业利润的目的;在确认阶段,主要体现对会计确认时点的任意安排,包括提前或递延收入的确认、提前或递延费用的确认;在会计计量阶段,上市公司一般任意选用、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