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制度基础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进而引起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九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居民的消费率由1997年的45.21%下降到2009年的35.11%,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值,而城乡居民的储蓄增长迅速,到2009年底中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已经超过2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高达75.58%。面对国内目前的这种“低消费,高储蓄”现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也明确指出:“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为什么近年来会产生这种“低消费,高储蓄”现象呢?这个问题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他们普遍认为,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是导致中国近年来消费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但国内外有研究表明,习惯形成也是导致居民消费率下降、储蓄率上升的重要因素。而从习惯形成的视角来研究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国内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本论文将借鉴西方的习惯形成理论和模型框架,对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进行比较系统、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以此来试图解释中国近年来产生的“低消费,高储蓄”现象。西方的经济理论是脱胎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但是中国目前还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所以,中国的诸多经济问题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因此,本论文将结合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实际情况,首先构建中国城乡居民消费习惯形成的理论模型框架,然后选取合适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最后进行总结,得出主要的研究结论,进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全文的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论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总结了国内外习惯形成的研究动态,说明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以及主要创新点。第二章是西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消费习惯形成模型。主要介绍西方代表性的消费习惯形成模型,进一步了解习惯形成模型的研究动态和发展历程。第三章是中国城乡居民消费习惯形成的理论模型框架。以西方代表性的消费习惯形成模型作为参考,结合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的现实情况,构建符合中国城乡居民消费习惯形成的理论模型框架。第四章是习惯形成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本章采用第三章所构建的理论模型框架,分别在确定性等价下、不确定性等价下,分析习惯形成对中国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分析习惯形成对中国高、中、低三个不同收入等级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以及习惯形成对城镇居民各类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第五章是习惯形成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本章仍然采用第三章所构建的理论模型框架,分别在确定性等价下、不确定性等价下,分析习惯形成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以及习惯形成对农村居民各类消费支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第六章是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根据前面的实证分析进行总结,得出研究结论;然后根据实证分析所得出的具体参数,为扩大中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