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皮肤恶性黑素瘤(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CMM)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皮肤肿瘤,致死率高,肢端黑素瘤是亚洲人种肿瘤的主要临床亚型,而肢端黑素瘤中常存在c-KIT基因L576P和K642E等点突变位点,提示基因突变与肿瘤形成可能相关;另一方面,肿瘤位于肢端,提示其发生可能与肢端的缺氧微环境相关,而组织缺氧是肿瘤微环境基本特征之一,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一)中国人群皮肤恶性肢端黑素瘤中c-KIT基因的表达及突变的分析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PCR及基因测序等方法,从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间诊断的中国人群黑素瘤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并进行c-KIT基因第11、13、17号外显子序列的扩增、测序。93例肢端CMM患者中检测到4例患者出现c-KIT基因点突变,突变率为3.5%;免疫组化分析显示93例肢端CMM中,c-kit蛋白阳性表达为84例(90.3%),22例非肢端CMM中,c-kit蛋白阳性表达为18例(81.8%);在原位、侵袭性、近端转移性肢端CMM组织中,c-kit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未见明显相关(P值均>0.05)。(二)缺氧诱导因子-1α在恶性肢端黑素瘤中的表达及其与SCF/c-kit途径的联系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IF-1α蛋白在肢端CMM,非肢端CMM及肢端黑素细胞痣的表达,并用正常肢端皮肤作对照,分析蛋白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HIF-1α蛋白在肢端CMM中呈高表达,且与肿瘤的分期、进展、侵袭性均呈正相关。同时检测c-kit在肢端CMM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HIF-1α的关系,二者呈协同表达,提示HIF-1α与SCF/c-kit途径可能共同参与肢端CMM的发病机制。(三)构建稳定表达c-KIT野生型和突变型基因的黑素瘤细胞株构建含有野生型c-KIT基因,L576P及K642E c-KIT突变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进行A375人黑素瘤细胞的感染,成功构建A375-WT(含野生型c-KIT基因),A375-L576P、A375-K642E(含点突变c-KIT基因)的三组人黑素瘤细胞株,提供了较好的体外实验模型。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所研究的中国人群中肢端黑素瘤c-KIT基因突变频率较低,突变类型均为常见的L576P、K642E两型。HIF-1α蛋白在肢端CMM中呈高表达,且与c-kit在恶性肢端黑素瘤中呈协同表达,提示HIF-1α与SCF/c-kit途径可能共同参与肢端CMM的发病机制;我们构建了稳定过表达c-KIT野生型和突变型基因的黑素瘤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黑素瘤中c-KIT基因突变、缺氧及其与SCF/c-kit途径的联系提供了良好的体外实验模型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