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学对王阳明心学的影响--以南宗禅为主的讨论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_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问题意识是,通过考察佛教特别是南宗禅启发王阳明建立心学的内容及其程度,来为鸦片战争以来背负着“灵根再植”命运的中华文化提供一个异质文化成功交融的借鉴。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的文化氛围中,在不违背佛教义理的条件下,表现出了鲜明的特点,这个特点即是吕潋所概括的“心性本觉”。南宗禅是这一心性论的典型。在与南宗禅“心性本觉”心性论的对话与抉择之中,朱子学和阳明学分别确立了自身“心性本寂”和“心性本觉”路向的心性论。阳明之所以能主张“心性本觉”路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工夫重在剥落私心物欲,树立廓然大公的善良意志。如果把象山心学和白沙心学都看作“心性本觉”心性论,那么阳明心学的心性论因其侧重下学而上达、即用以达体的工夫论,而成为心学内部心性论的一种新范式,其下学上达是继承了朱子学,而体用关系则是受南宗禅启发。此外,良知本体知善知恶的设定,当亦是受到儒学和禅宗的双重影响。
  “心性本觉”的心性论建立在心体与理体为一的基础上,后来阳明用良知这一概念统合了心体与理体,并使其亦具有“有”与“无”两个面向,为境界上的有无合一建立了本体上的根据。这受到了佛教“空如来藏”与“不空如来藏”,道家人心混沌的启发。
  同时,良知的这两个面向也为敬畏与洒落的实现奠定了本体上的基础。再加上良知本是体用一如的,因而阳明心学能同时实现本体和发用上的敬畏与洒落,而朱子学只能于发用上实现敬畏。就这两点而言,阳明“心性本觉”心性论更成其为一种新范式。
  心性论模式上的相似,使阳明心学能够在凸显根本宗旨、处理心物关系以及工夫的内转三个方面受到了南宗禅的影响。
  中国文化向来重视身心修养实践。在此文化氛围中,南宗禅不注重烦琐的名相分析和复杂的理论说明,大唱顿悟法门,取消先定后慧的工夫阶次,直接追求开悟,凸显了佛教求解脱的宗旨。而阳明心学取消先知后行的步骤,主张知行合一,将朱子提出的“过于剖析”的多种工夫打并归一,确立了易简之学,而且非常强调立志的重要性。
  针对困扰自己的“格物”难题,阳明通过对“物”的意向性解释,使其服务于自己的思想体系。在这点上,唯识学对见分、相分的设定和禅宗主张的“心物一体”很可能启发了阳明。
  佛教与儒家之修行,都有外在的规范,也有内在的努力。但南宗禅与阳明心学使修行工夫完全内在化,站在佛或圣人的高度将外在的戒律、经典、圣人等均用心的状态来解释,确立了最为高明的修行路数,也为两种学问走向其反面埋下了伏笔。
  最后,在境界论上,阳明“无善无恶”的境界很难说“主要”受了南宗禅的影响,道家道教和先秦儒学中也有“无”的精神传统,从阳明自己的话语中可以看出,他继承了三家的思想资源。本文之所以要对先秦儒家和道家道教稍作考察,是为了更准确把握南宗禅对阳明建构心学启发的程度,防止以偏概全。
其他文献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人类每一次重大的进步总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突破。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数字技术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然而,资本和数字技术的紧密联系,又给人们带来了深层次的生存危机。从人们过度沉迷虚拟生活,到价值观念缺失、文化荒芜等问题,人们开始思索这些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在数字化生存下,资本对人的剥削愈加严重,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本性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它所引发的
《资本论》中“价值形式”理论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价值形式”理论是资本一般理论部分商品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术界一般将“价值形式”理论置于货币论中来讨论,把“价值形式”理论通俗化地理解为货币的起源理论。本文旨在纠偏此种对“价值形式”理论通俗化的理解;在《资本论》的语境下,视“价值形式”理论为资本一般的最基本理论,将其置于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中,重新解读“价值形式”理论。  从《资本论》一、二版
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进步和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新的可能。与此同时,也给当代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新的问题。它不仅带来了经济、法律、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也对人类伦理道德生活产生了新的挑战和冲击,并引发了许多新的伦理道德问题。如何准确把握人工智能发展中面临的伦理挑战,深刻反思人工智能导致的伦理道德问题,并提出合理而具有前瞻性的伦理道德规范体系,以促进
学位
今当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矛盾和问题也相互交织,整个世界已然跃进了马克思所提出的“世界历史”阶段。从时代特征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社会意识的范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基于历史经验和发展趋势提出来的,其中包含着对世界问题的深刻价值思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倡导形成价值共识。  价值共识问题一直以来也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从唯物史观角度看,当前
在当前,孔子仁学思想研究依旧是中国哲学研究领域内的重点和热点,学者们愈发注重从中国哲学自身的特点出发去阐述和发扬孔子的仁学思想,如何重新发现中国传统哲学里被遮蔽的、独具特色的思想资源,成为当今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不同于追求真理认知的西方哲学传统,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中国哲学是基于生活实践的观点来看待一切的,故中国哲学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特性正是中国哲学的独到之处。“仁学”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它的产生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