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农村垃圾种类增多,产生量也与日俱增,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问题日益严重。目前,基础设施落后、偏远地区垃圾收集困难、农村生活垃圾堆积、垃圾死角得不到及时的处理等现象依然存在,对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治理是我国人居环境整治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探究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对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基于泉州市2018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问卷调查数据,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多中心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实证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等分析方法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从理论和实证上回答了以下关键性问题:当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如何?治理模式及其他影响因素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有着怎样的影响?是什么具体的原因产生了这样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主导模式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无显著影响,市场运作模式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多元治理模式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行政村的个数、企业个数、外来人口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产生负向影响。案例进一步证明,市场运作模式中,政府向市场购买服务时,合同内容规定具体,不仅有关成本和收益都会得到充分考虑,而且明确界定预期结果和相应的责任,通过建立恰当的激励机制,与合同双方的履约义务有机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治理水平。多元治理模式中,虽然现行的考评监督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将各主体捆绑在一起,但主体内部治理责任分散,各自为营,主体间协同治理能力不佳,从而导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受阻,治理水平下降。但没有一个治理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还应根据当地的社会条件、经济状况、产业发展、地理环境、人口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理模式,才能真正的有效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可持续发展。基于上述研究,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提升治理能力,提高治理现代化,笔者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大力发扬市场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把质量作为发展之本,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创新技术,提高治理能力,并在政府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下约束过于追求利益行为,激发积极性,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第二,加强各治理主体之间的联系与沟通网络和协作能力,使政府、市场、非政府组织、公民等各方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机制有效运作。第三,培育并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优势,集中各界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并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第四,通过多方式多渠道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环保意识,完善自下而上的监督机制,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开通能表达群众自身诉求的平台,把群众对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满意度纳入考评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