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村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步入现代文明社会后却失去了免疫的机能。当前,我国古村落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20世纪80年代末,古村落的保护问题就开始受到关注,从最初的民间呼吁到学术界重视,再到相关保护组织机构的成立,直到2011年作为全国“两会”中的重要提案进行讨论,古村落的保护终于成为一个被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保护什么,谁来保护,如何保护是古村落保护中必须回答的几个问题。古村落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活化石”,一方面作为一个文化遗产型村落,包含着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居民社区,是村民生产、生活的场所,并且处在发展变化中。所以,“活态”的整体的保存是古村落本质的必然要求。村民是古村落文化整体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文化要素,是古村落文化的主体,也应当成为古村落文化保护的主体。但是,“活态”传承,整体保护,村民参与都须建立在村民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基于此,本文提出了村民文化自觉基础上的古村落保护策略。村民文化自觉是指作为古村落主体的村民对古村落文化的自主性,是对自身文化传统的自主自觉。在所调查的古村落中,村民对自身文化的知晓和热爱,对传统文化的危机感和相应的保护实践,以及一定的文化对话与文化反思的能力,均说明了村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文化自觉是个实践性很强的概念,不仅是一种认识,还表现为一种行动;古村落的社会资本则是村民进行社会行动的重要资源,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仍然起作用的传统型社会资本,因为满足了村民生存发展的需要,成为了村民文化自觉的动力来源。本文从一个社区所具有的信任、规范、网络及合作力等方面来理解古村落的传统型社会资本,并通过对该村落村民们所共享的精神信仰、血缘纽带、规范惯习、生计方式等方面的考察,发现每一项社会资本都有其自然生成的基础,也有其自然消亡的规律,当这些社会资本存量增加时,社会就发展繁荣,当这些社会资本遭到破坏流失时,社会就落后贫困。有些传统型社会资本发挥着现代社会资本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在古村落的保护中也应当充分地利用。对古村落危机的认知及古村落保护意识的宣传会促使生活在古村落里的村民文化自觉的发生。提升传统文化资源的价值,增加古村落社会资本的存量,从而更好地满足村民的需求,会使村民文化自觉有了根本动力。而文化自觉的实现,社会资本的增加最终还需要通过相应的文化实践来落实。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在所调查村落里,采用参与行动研究范式,根据实际情况,同时基于保护整理历史文化资料的动机,动员村民一起进行了一系列保护“家园”的行动,以求在具体的行动实践中获得对古村落保护的进一步思考。在保护家园的行动中,笔者认识到各项工作之所以能顺利进行,靠的正是村民的文化自觉,以及对古村落传统型社会资本的充分调动;而通过村民共同参与的保护“家园”的文化实践,又进一步提升了村民文化自觉的水平,进一步增加了传统村落社会资本的存量,从而促使村民的行动更有成效,更有力量。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在社会行动中,社会资本孕育出了文化自觉,文化自觉又促使产生新的社会资本,二者结合促成的社会行动使地方主体得以有效应对当前的危机,保护着自己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