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能谱CT成像评估胃腺癌肿瘤血管生成及其预后的临床价值目的探讨胃腺癌能谱CT定量参数值与pTNM分期、病理分级、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MVD值间的关系,对胃腺癌的预后评估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收集我院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经病理证实为胃腺癌住院患者34例。所有纳入患者均行能谱CT双期增强检查,通过GSI Viewer分析软件自动生成病灶动脉期和静脉期碘基图上ROI范围内的动脉期IC(ICAP)和静脉期IC(ICPP);同时选择同层腹主动脉的IC为标准参照值,将各期肿瘤IC与同层腹主动脉IC比值作为肿瘤的标化碘基值(nIC),分别获得肿瘤动脉期标化碘基值(nICAP)和静脉期标化碘基值(nICPP)。分析能谱CT定量参数值与pTNM分期、病理分级、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MVD值间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线性相关或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变量间的相关性。结果1.低分化腺癌动脉期及静脉期IC以及nIC均高于中分化腺癌,除IC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1.494,P>0.05),两组患者ICPP(t=2.100,P<0.05)、nICAP(t=2.984,P<0.05)及nICPP(t=2.620,P<0.0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存在浆膜层侵犯以及远处转移的肿瘤能谱CT定量参数值均较未侵犯浆膜层以及未出现远处转移的胃腺癌稍高,组间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除ICPP外,胃腺癌的ICAP、n ICAP、nICPP与MVD计数呈正相关(P<0.05),提示胃腺癌能谱CT定量参数值可一定程度反映肿瘤血管生成状况。4.高MVD值组的能谱CT定量参数值均高于低MVD值组,且ICAP、nICP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胃腺癌能谱CT双期增强定量参数值与淋巴结转移和pTNM间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但ICPP和nICPP在不同N分级间的相关性较ICAP和nICAP稍好,而ICAP和nICPP在不同pTNM分级间的相关性稍优于ICPP和nICAP。结论1.胃腺癌能谱CT检查可无创、快速、准确地评估肿瘤血流动力学信息,揭示肿瘤肿瘤血管生成状态。2.ICPP、nICAP和nICPP能够反映胃腺癌的分化程度,随着MVD值的增加以及分化程度的降低,胃腺癌的能谱CT定量参数值逐渐增加。3.胃腺癌的能谱CT定量参数值预测浆膜层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价值有限,尚需结合大宗病例进一步研究。第二部分:能谱CT成像评估胃腺癌分化程度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胃腺癌能谱CT定量参数值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肿瘤最大径间的关系,对胃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评估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材料与方法对153例病理证实为胃腺癌住院患者术前行能谱CT双期增强检查,通过GSI Viewer分析软件自动生成病灶动脉期和静脉期碘基图上ROI范围内的动脉期IC(IC AP)和静脉期IC(IC PP);同时选择同层腹主动脉的IC为标准参照值,将各期肿瘤IC与同层腹主动脉IC比值作为肿瘤的标化碘基值(n IC),分别获得肿瘤动脉期标化碘基值(n IC AP)和静脉期标化碘基值(n IC PP)。分析能谱CT定量参数值与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肿瘤最大径间的关系。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各发病部位能谱CT定量参数值与肿瘤最大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法,采用χ2比较不同部位胃腺癌分化程度的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能谱CT定量参数值在评估胃腺癌分化程度中的诊断价值,以曲线下面积作为其评估价值的判断标准,并选择最佳的诊断阈值,计算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男性患者的IC AP、IC PP和n IC AP均略低于女性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88、1.400和1.748,p>0.05);尽管男性患者的n IC PP略高于女性患者,两者相比亦无统计学差异(t=0.577,p=0.565)。2.≤55岁年龄组胃腺癌患者的IC AP和IC PP均较>55岁年龄组稍低,但n IC AP和n IC PP相比略增大,除n IC PP外(t=2.122,p=0.0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613、1.066和0.693,p>0.05)。3.低分化腺癌的肿瘤最大径平均值以及各能谱CT定量参数值均明显高于中分化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n IC AP和n IC PP外,肿瘤最大径与胃腺癌能谱CT定量参数值间均未见明显相关性。4.贲门-胃底癌肿瘤最大径与n IC PP有明显相关性(r=0.400,p=0.023)。胃体癌肿瘤最大径与IC AP(r=0.457,p=0.014)和n IC AP(r=0.483,p=0.009)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幽门-胃窦癌肿瘤最大径仅与n IC PP(r=0.413,p=0.032)间存在相关关系。5.IC AP和n IC A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7和0.755,IC PP和n IC PP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2和0.699,以n IC AP>0.075作为鉴别低分化腺癌与中分化腺癌的阈值时,敏感度97.7%,以n IC PP>0.305作为阈值时,特异度93.2%。结论1.≤55岁年龄组胃腺癌患者的IC AP和IC PP均较>55岁年龄组稍低,以n IC PP差异较为明显。2.不同发病部位肿瘤最大径与能谱CT定量参数值的相关性存在差异,可一定程度评估胃腺癌的分化程度。3.能谱CT双期增强扫描获得的n IC在诊断胃腺癌分化程度的价值高于IC。第三部分:能谱CT成像用于进展期胃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及肝灌注异常诊断中的价值目的1.通过对进展期胃腺癌患者XELOX方案化疗前后行能谱CT增强扫描,分析肿瘤能谱CT定量参数值及其变化率,并与肿瘤体积及变化率对比,探讨能谱CT成像在进展期胃腺癌XELOX方案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作用。2.采用能谱CT成像评估进展期胃腺癌患者XELOX方案化疗前后肝脏微循环变化,以及不同化疗反应组间肝脏能谱CT定量参数值的差异,探讨能谱CT成像在化疗后肝灌注异常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胃腺癌患者21例,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30~55岁,平均(45.329±7.526)岁。化疗前一周及化疗结束后1周内行能谱CT增强扫描,分别测量肿瘤最长径、体积以及能谱CT定量参数值,并分析其变化率。依据RECIST标准进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t检验分析肿瘤体积、能谱CT定量参数值及其变化率在化疗前后、化疗有效组和化疗无效组间的差异。肿瘤体积、能谱CT定量参数值变化率与RECIST标准的关系,采用Pearson法进行相关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各参数值在评估进展期胃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诊断价值,以曲线下面积作为其评估价值的判断标准,并选择最佳的诊断阈值,计算其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1.化疗前两组患者的肿瘤最大径分别为(15.395±4.025)mm和(12.275±2.352)mm,化疗有效组的肿瘤最大径高于化疗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1,p=0.037)。2.化疗有效组的IC AP、IC PP、n IC AP、n IC PP和V均较化疗无效组稍高,IC AP和n IC AP差异最为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3.化疗后肿瘤能谱CT定量参数值和V及其变化率均较化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IC AP和?V降低幅度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RECIST标准与?IC AP和?V间均见明显相关性(P>0.05),其中?V与RECIST标准的相关性较?IC AP略好(r值分别为0.817和0.663)。5.将?IC AP评价化疗有效的阈值定义为0.094,敏感度100%,特异性75%。将?V评价化疗有效的阈值定义为0.065,敏感度100%,特异性87.5%。6.进展期胃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肝脏IC AP和IC PP降低最为明显,化疗有效组和化疗无效组间肝脏能谱CT定量参数值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能谱CT定量参数值、V及其变化率有助于评估进展期胃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2.化疗前胃腺癌相对较低的能谱CT定量参数值,其化疗的敏感性低于化疗前血运相对丰富的肿瘤。3.?IC AP和?V与RECIST标准有较好的相关性,其中,?V与RECIST标准的相关性较?IC AP略好?,提示V?对化疗疗效的评价优于IC AP。4.新辅助化疗药物一定程度影响肝脏微循环灌注,但其不能作为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