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媒体报道,目前我国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已经成功处置完1999年四大国有银行剥离的政策性不良资产。截至2006年底,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累计处置政策性不良资产人民币12102.82亿元,累计回收现金人民币2110亿元,比国家核定目标超收人民币286亿元。中国的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过近7年的改革和发展,在2007年或许将迎来一个战略转折。回顾过去7年,资产管理公司可谓摸着石头过河,经历了完全依靠内资处置、外资介入以及外资开始深入发展的三段历程。在此期间,人们对外资介入中国不良资产处置的褒贬不一,大部分观点认为外国投资者对中国不良资产市场有浓厚的兴趣,并且认为其介入可以解决我国目前资金短缺等问题,但同时也还有很多质疑外资的动向、目的及成效的声音,对国有资产流失心存疑虑。本文通过汇总、整理及分析各种数据,总结中国目前不良资产的状况和外资动向,回顾外资介入中国不良资产市场的历程,分析外资对中国不良资产市场的兴趣以及外资介入对中国不良资产处置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外资参与中国不良资产处置相关的法律问题,从较为实务的角度作出分析与论述。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共计约四万余字。第一部分“我国不良资产状况及其处置状况”。这一部分介绍了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的产生是金融制度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金融业改革开放的需要,并通过数据引用及分析,对我国目前不良资产的状况、资产管理公司目前持有不良资产的状况等作出介绍。第二部分“外资参与处置我国不良资产的现状”。这一部分针对外资介入我国不良资产处置的状况,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分析和论述:第一,回顾外资参与处置不良资产的七年历程,列举了这七年来外资实际参与处置我国不良资产的典型案例以及所采用的处置方式;第二,根据我国现行针对外资参与不良资产处置的法规,介绍了目前我国允许的外资参与不良资产处置的范围与方式;第三,通过对外资动向以及我国目前法律法规变动的分析,得出外资对我国不良资产市场的兴趣在目前阶段是呈下降趋势的结论;第四,论述利用外资参与我国不良资产处置的重要性,并结合目前外资对我国不良资产兴趣下降的动向,指出目前我国应完善不良资产市场环境,在对外资参与不良资产市场给予鼓励的同时,加以正确的引导和约束,而不是在外资一有任何风吹草动的情况下便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视外资为虎狼,这实际上对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及不良资产市场的形成没有好处。利用外资处置我国不良资产不仅可以缓解我国目前资金短缺的问题,还可以为资产管理公司引进新的管理方法和制度,有利于创新不良资产处置的手段等。第三部分“外资参与我国不良资产处置的法律问题”。这一部分是本文最主要的部分,列出了十大相关问题,分为宏观环境及微观问题两大类,逐一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首先,外资参与不良资产处置在宏观层面存在三大问题:第一,不良资产市场的建立与完善问题。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建立起一个良好健康的不良资产市场,由于1999年的不良资产属于一种政策性剥离,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更大程度上属于一种政府机构而非市场机构,故在不良资产定价方面与外商投资者存在较大分歧,资产管理公司对营运成本并不清晰,不良资产市场不成熟;第二,不良资产市场准入问题。目前外资不能进入我国不良资产买卖的一级市场,而在二级市场,只有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是卖方,我国商业银行本身不能直接成为向外资出售其不良资产的卖方。在行业准入方面目前则由我国现行《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与《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作出基本规定,而去年颁布的旨在规范房地产市场的文件则对外资介入不良资产市场产生了进一步的影响;第三,透明度问题。目前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及其不良资产买卖操作的透明度皆有待提高。总体说来,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成熟,大环境还有待改善。其次,在微观层面,笔者更多的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列出并分析了外资参与不良资产处置涉及的七个实务问题:法律的具体适用问题;债权出资问题;内债转外债及对外担保问题;外汇管制问题;税费优惠问题;外资参与的资产管理公司性质问题;资产证券化问题。第四部分“结论”。这一部分在前三部分的基础上对外资参与我国不良资产处置的状况及问题做出总结,并提出五点建议。综合前三部分的论述,可以得知目前我国利用外资处置不良资产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我国现正从利用外资处置不良资产的第二阶段走向第三阶段,因此所采取的措施与政策必须符合这一特定的环境要求,立足于支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资产管理公司即将转型成为金融服务机构做好准备;同时应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打破不良资产处置市场的垄断,建立完善的不良资产市场,制订并细化利用外资处置不良资产的法律法规,使其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扩展经营主体的功能,推动制度创新,拓展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适度完善监管机制和监管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