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IGF-Ⅱ基因作为控制猪生长与胴体性状主基因的候选基因,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7个品种/群体(杜洛克(益阳)、长白、大白(正虹)、大白(湘潭北农大)、宁乡猪、沙子岭猪、大围子猪)共528头猪进行了Nci I酶切位点基因型检测,分析了该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及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并对品种间基因型频率进行了X2-差异性检验。同时,结合生长性能记录和屠宰测定记录,研究了IGF-Ⅱ不同基因型对生长性状和胴体性状的遗传效应,主要结果如下: 1.IGF-Ⅱ基因扩增片段具有3个酶切位点(位点A、位点B、位点C),位点A、B无多态性,位点C有多态性,表现为三种基因型:IGF-ⅡAA基因型(900bp+400bp),IGF-ⅡBB基因型(800bp+400bp),IGF-ⅡAB基因型(900bp+800bp+400bp)。 2.在高瘦肉率的双肌臀大白猪中只有BB基因型分布,而地方品种宁乡猪、大围子猪中无BB基因型分布。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显著(p<0.05),地方品种中等位基因A为优势基因,宁乡猪、大围子猪、桃源猪A的频率分别是0.7549、0.9062、0.7307;外来品种中等位基因B为优势基因,杜洛克、长白、大白B的频率分别是0.7445、0.6085、0.5761。 3.在杜洛克、长白、大白中,AA基因型比BB基因型生长速度快,生长性能指数高4.06%~8.31%,等位基因A对猪的生长具有正效应;但同时AA基因型背膘比BB基因型厚,实测背膘高7.72%~14.60%,等位基因B对猪的瘦肉率具有正相关效应。综合各方面因素,IGF-Ⅱ基因可作为提高瘦肉率,降低背膘厚的主要候选基因。 4.从实验结果可推测:AA基因型个体在Nci I酶切位点CCC/GAG发生突变后,引起IGF-Ⅱ基因的不正常表达,而过度的表达则引起血液中IGF-Ⅱ浓度升高,从而导致脂肪沉积加快,背膘变厚。同时,由于血液中IGF-Ⅱ浓度与生长速度呈正比,因此AA基因型个体的生长速度相应的也比BB基因型个体快。 本研究结果表明,IGF-ⅡBB基因型可作为猪脂肪沉积性状的分子遗传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