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125I粒子瘤内植入治疗晚期肺鳞癌及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并探讨近期疗效与肿瘤体积大小及增强扫描的强化程度(实质期)的相关性。
方法: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收集整理经病理确诊的晚期肺癌病例74例,其中男43例,女31例,男∶女为1.39∶1,年龄45~83,平均年龄65.45岁,中位年龄64岁。病例分型:腺癌34例(其中中心型14例;周围型20例),鳞癌40例(其中中心型10例;周围型3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植入方案,通过CT引导经皮穿刺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粒子植入术前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了解肿瘤血供及实际边界,同时测量肿瘤实质平扫及增强扫描(实质期)的CT值并计算强化程度(平扫与强化的CT值的差值)并测量肿瘤体积。在植入治疗过程中进行实时位置验证,术后进行剂量学验证。如发现有稀疏或遗漏则立即补种,力求与植入前治疗计划相符。术后2个月行CT平扫,测量肿瘤的体积并计算体积比(治疗后体积与治疗前体积的比值)以确定疗效。
疗效评价标准为:
①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肿瘤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不能显示肿瘤或仅有聚集的金属粒子影;
②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肿瘤缩小,体积比治疗前缩小≥25%;
③稳定(stablediseases,SD):体积比治疗前缩小<25%或增大<25%;
④进展(progressivediseases,PD):体积比治疗前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
之后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CR+PR)和无效组(SD+PD),评价并分析两组患者肿瘤术前体积、平扫密度及强化程度与近期疗效的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以及相关性如何,并同时比较鳞癌组与腺癌组近期疗效、肿瘤平扫密度及强化程度的差异。
结果:74例行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术后2个月CT复查显示,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47例,稳定23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63.5%。其中鳞癌组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26例,稳定12例,进展2例,有效率65.0%,有效组(26个病灶)肿瘤平均体积为104.69±65.38cm3,实质部分平均平扫密度为36.09±4.60Hu,增强扫描增加CT值(密度差)中位数为36.21Hu;无效组(14个病灶)肿瘤平均体积为177.56±78.34cm3,实质部分平均平扫密度为38.22±6.29Hu,增强扫描增加CT值(密度差)中位数为18.79Hu。腺癌组中完全缓解为0例,部分缓解21例,稳定11例,进展2例,有效率61.76%,有效组(21个病灶)肿瘤平均体积为100.65±44.81cm3,实质部分平均平扫CT值34.15±5.26Hu,增强扫描增加CT值(密度差)中位数为37.54Hu。无效组(13病个灶),肿瘤平均体积169.31±64.63cm,CT平扫平均CT值36.70±11.17Hu,增强扫描增加CT值(密度差)中位数为19.26Hu。
结论:
1、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鳞癌、肺腺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2、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鳞癌、肺腺癌的近期疗效与肿瘤体积大小呈中等程度负相关关系,即肿瘤体积越小,近期疗效越好。
3、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鳞癌、肺腺癌的近期疗效与肿瘤强化程度呈强正相关关系,即肿瘤强化程度越高,肿瘤疗效越好。
4、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鳞癌、肺腺癌的近期疗效与肿瘤实体平扫密度无相关性。
5、鳞癌组和腺癌组在近期疗效、平扫密度、强化程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