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候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从而探究维生素D水平与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收集2014年7月至10月和2015年7月至10月的肾病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231例。对其进行统一辨证分型分为阴虚热盛、湿热蕴结、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血瘀脉络五型,记录五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性别、年龄、病程等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来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本次研究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共有231例。其中男性117例,女性114例,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03:1。本次研究患者最小年龄为40岁,最高年龄70岁。统计231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情况显示,阴虚热盛45例,占19.48%;湿热蕴结58例,占25.11%;气阴两虚70例,占30.30%;阴阳两虚,30例,占12.99%;血瘀脉络28例,占12.12%。1.在性别上,阴虚热盛、湿热蕴结、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血瘀脉络五组的性别构成中无明显差异(P>0.05)。2.在年龄上,气阴两虚组年龄大于阴虚热盛组,小于阴阳两虚和血瘀脉络组。阴虚热盛和湿热蕴结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湿热蕴结和气阴两虚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阴阳两虚与血瘀脉络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3.在病程上,气阴两虚组病程比阴虚热盛、湿热蕴结两组长,比阴阳两虚与血瘀脉络两组短。阴虚热盛与湿热蕴结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阴阳两虚与血瘀脉络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4.各证型的并发症合并症情况:血瘀脉络组并发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最多,阴阳两虚组、气阴两虚组、湿热蕴结组、阴虚热盛组依次减少。阴阳两虚组并发糖尿病肾病最多,血瘀脉络组、气阴两虚组、湿热蕴结组、阴虚热盛组依次减少。血瘀脉络组合并高血压最多,阴阳两虚组、气阴两虚组、阴虚热盛组、湿热蕴结组依次减少。血瘀脉络组合并高脂血症最多,阴阳两虚组、湿热蕴结组、气阴两虚组、阴虚热盛组依次减少。5.各证型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阴虚热盛组<湿热蕴结组<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血瘀脉络组,阴阳两虚与血瘀脉络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五组的血钙无统计学差异(P>0.05)。6.各证型的血清25(OH)D水平:阴虚热盛组>湿热蕴结组>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血瘀脉络组。阴阳两虚与血瘀脉络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阴虚热盛组、湿热蕴结组和气阴两虚组三组维生素D水平主要在缺乏水平,阴阳两虚组和血瘀脉络组的维生素D水平主要在严重缺乏水平。7.采用多分类变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维生素D水平的分布与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型有关(P值均小于0.05)。采用多分类变量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医证型的相关因素,结果显示中医证型与病程、维生素D水平有关(P值均小于0.05),而与性别和年龄无关(P值均大于0.05)。研究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其中阴虚热盛组、湿热蕴结组和气阴两虚组三组维生素D水平主要在缺乏水平,阴阳两虚组和血瘀脉络组的维生素D水平主要在严重缺乏水平。五组中医证型血清25(OH)D(ng/ml)情况为:阴虚热盛组>湿热蕴结组>气阴两虚组>阴阳两虚组、血瘀脉络组。阴阳两虚与血瘀脉络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2型糖尿病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的分布情况与性别、年龄、病程、中医证型有关。同时中医证型与病程、维生素D水平有关。3.针对维生素D缺乏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及时的给予干预,通过增加日照时间、改变生活方式、口服维生素D等方式来补充维生素D,以减轻维生素D缺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同时通过纠正维生素D缺乏,以期在某种程度上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