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证候以中医藏象理论为基础,又指导着中医临床诊治的实施,是中医理论的特色之一,因而成为近年来中医研究的热点。肝郁证是中医肝病的主要证候,是临床常见的证候之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作为一类复杂证候,肝郁证表现不仅涉及肝本身病变,也关系到全身其它多脏腑系统的复杂病变。它可产生高级神经中枢调节机制紊乱,涉及到神经、内分泌、循环、消化、免疫、感觉、运动等多系统多方面改变。随着目前现代医学水平的发展,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工作已经成为医学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因此,利用这些技术研究证候理论是当前一热点的方法。然而目前对肝郁证的研究大多数停留在部分已知基因表达产物(受体、酶、细胞因子以及肽类等)改变的层面上,并没有针对肝郁证这一复杂证候做系统、整体的分析与整合,远未揭示肝郁证的实质。而证候的复杂表现应有其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可能不是某一个或某几个基因独立发挥作用的结果,而是由于基因组整体水平上的调控发生紊乱所致。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研究:理论研究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来临,生命科学的研究重点已经从结构基因组学开始转向功能基因组水平,这种更重视基因功能、更强调相互作用关系和整合的理念,与中医的学术思想不谋而合。本文分别从整体观、动态变化过程、功能性、个体化的角度对中医的证候理论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之间的相似性做出了论述,力图通过以上论述,充实证候学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使学者能从全新的角度和层面重新认定和评价中医证候理论。实验研究实验一肝郁证大鼠动物模型的复制。在前期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再次利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方法重复了肝郁证动物模型,并进行了1%蔗糖水摄取量的行为学测定。实验进行了2次,实验动物均使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空白组)、应激模型组(模型组)、应激模型+阿米替林组(阿米替林组),应激模型+逍遥散组(逍遥散组),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方法造模。造模第1天与第22天均测定了各组大鼠1小时1%蔗糖水摄取量。结果显示:实验初期,各组大鼠1%蔗糖水摄取量经统计组间无差异,实验第22天,模型组1%蔗糖水摄取量明显低于对照组;逍遥散组和阿米替林组摄取量则高于模型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肝郁证动物模型在行为学方面重复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