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目标。当前,国家对事业单位投入不断加大,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和公共服务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影响。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的一种特殊组织,由于历史原因,管理水平不高,暴露出的不少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内部控制的缺失。2014年1月1日,财政部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控规范》)在所有事业单位施行。本文根据《内控规范》,通过国内外有关组织对比,分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有关现状。按照《内控规范》中对于事业单位的相关规定,分析W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从内部控制的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入手,重点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实物资产管理和合同管理,以案例分析的方法,提出业务层面的组织管理和职责分工、流程设计、关键环节的控制措施,探索出适合国家部委层面的所属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设计方案,试图总结出具有一定适应性的、可以提高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水平的措施和建议,更好地指导实践操作。随着《内控规范》在事业单位的实施,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水平将取得一定进展,但仍然还会存在诸多问题和不完善之处,一定程度制约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展。伴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应该多方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措施,以在事业单位内部建立良好环境为基础,采用信息化手段落实内部控制执行。随着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针对性地完善业务层面内部控制。通过探讨单位财务和审计机构负责委派、考核机制,实行轮岗制度,对内部控制关键专业岗位加强长期培养,适当借助外力,诸如政策制定专家、事务所或者项目团队,依托他们理论权威的优势、实践实务经验丰富的优势,实现内部控制在理论支撑和实践操作中顺利进行,推进经济管理科学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