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价有机框架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itbb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COFs)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结晶性多孔材料,具有独特的结构性质,在气体吸附-分离、质子传导、光电、催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功能化COF材料应用于多相催化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设计、制备了不同类型的功能化COF材料,并对其结构和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首先,选择框架结构中含有羟基基团的H_2P-DHPh COF作为前驱体,通过后修饰改性制备了咪唑型阳离子COF材料—BMIMBr@H_2P-DH
其他文献
目的:Ⅰ型糖尿病孕妇在怀孕期间面临严重的生殖问题,如不育、流产、胎儿先天发育异常等等。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糖尿病对胚胎的这种影响可能是由于母体的高糖环境影响到卵母细胞
硅材料具有最高的理论比容量(4200mAh·g~(-1)),有望替代传统石墨负极,从而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新型负极材料。但是硅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体积膨胀(>300%),导致活性物质粉化脱落,硅颗粒间的电接触下降,容量迅速衰减,从而阻止了其商业化应用。本课题通过利用石墨烯的高比表面积、优异导电性和强机械韧性,有效提高了硅负极的循环性能。分别研究了由静电自组装法得到的Si/G复合材料和利用抗坏血酸
随着笔记本电脑、数码产品、通讯设备的普及更新换代及市场对动力电池这一新型绿色能源的强大需求,促使人们开发新一代锂离子电池。新一代锂离子电池应具备:高容量、高功率、高安全性及长寿命等特点。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依赖于电极材料的创新,尤其需要进一步提高电极材料容量、循环、倍率性能及安全可靠性。目前商用的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焦炭等碳材料,其容量低、倍率及安全性差等已无法满足新一代锂离子电池对高性能负极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