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中国也存在着严重的金融失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大中型企业和富裕人群获得了最好的,甚至是过剩的金融服务,而小微企业、贫困和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则严重缺失。金融资源过剩和金融资源缺失同时存在,导致了严重的结构性失衡,继续如此发展下去,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普惠金融是指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通俗地说就是让所有老百姓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经济发展。由此可见,普惠金融的核心就是公平性,强调向社会全体提供金融服务,重点包括小微企业、农户及其他弱势群体。普惠金融已经成为一项国际共识,中国的普惠金融发展方兴未艾,因此,普惠金融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不仅可以满足低层次消费群体的金融需求,还将有助于金融体系的完善。在此背景下,研究普惠金融对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阐述了普惠金融及与其相对的概念金融排斥,并对国内外有关普惠金融的研究作出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其次介绍了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主要从普惠金融的广度、深度、基础设施建设三个角度对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可获得性、使用情况和技术支持三个维度构建了衡量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出普惠金融综合指数,根据相关数据测算出我国31个省市2015年的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并排名,结果显示我国当前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并进一步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普惠金融的省域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普惠金融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东部地区省份的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较高,而广大中西部地区的普惠金融水平普遍较低,主要是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人口地理因素的影响。最后,结合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和实证研究的结果,需要从培育发展需求主体、完善和激励供给主体,优化外部环境以及完善相关政策支持四个层面同时出发,推进我国普惠金融的全面、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