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悲剧意识是一种理性认识,是对现实悲剧性事件的客观认识和主观把握。“寻根小说”它打破了伤痕、反思、改革文学仅仅从客观的政治话语角度出发,来反思十年“文革”对人们造成的外在的肌肤之痛和内在的精神之伤的局限,将这种伤痛反思进一步深入化。纵观整个新时期的寻根小说,我们可以发现作家们在小说中所彰显的悲剧意识表现在传统道德说教与现代科学理性的冲突、自然与人的抗争、现实与历史的对立引发的现代性悲剧,体现了寻根作家们对个体生命、现实社会浓厚的悲悯情怀。全文主要以“悲剧意识”为理论基础,并结合哲学和美学的相关理论,以新时期寻根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具体文本细读的方法来展开论述。全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寻根小说出场背景以及与悲剧意识之间内在关联,同时分析了选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主要阐释寻根小说人物悲剧的文本体现,主要有“异化”、“出走”和“信神”这三种形式,“异化”作为个体身体和精神的非常态化的表现,既是为先天的宿命悲剧的结果,又是后天社会环境对人精神摧残的产物。“出走”是个体在面对困境时的自我反抗,既有知识分子的出走,又有平民百姓的出走。“信神”表现为信仰与价值规律之间的冲突悲剧,既有对“创世之神”盲目崇拜的批判,也有对“救世之神”仁义牺牲的褒扬。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寻根小说中悲剧意识的“儒、道、佛”文化根基,寻根小说中的悲剧意识是在传统文化浸染下集体无意识所引发的文化之殇,儒、道、佛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也是悲剧发生的文化之根。第四部分:主要论述寻根小说中悲剧意识的价值,寻根小说在对个体灾难和毁灭的描述中,彰显了社会中所存在的真、善、美。表达了对个体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以及对内忍性格中坚毅品格的赞扬。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现代性焦虑的关注,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的“和合之美”,人与人之间的“向善之德”的追求。第五部分主要对寻根小说“衰落”原因进行简单分析,并对寻根小说中的悲剧意识提出现代性反思。结语部分是对全文进行概括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