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128层螺旋CT分析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影像特征,评价CT在甲状腺结节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通过薄层图像及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图像多方位观察中央区(Ⅵ区)淋巴结,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CT特点,探讨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分析130例患者的180个结节,通过观察MSCT薄层平扫、增强的原始图像资料及多平面重组图像,用多期、多方位MPR重组图像,从不同角度观察甲状腺的包膜、瘤体部位、大小、形态、钙化、边界、增强后强化程度、边界、有无“甲状腺边缘中断征”、动脉期“晕征”、“残圈征”以及“半岛状强化”等征象并做出定性诊断,与金标准(病理学诊断结果)做比较,利用统计学进行数据分析,判断哪种特征对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统计学意义,评估CT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正确性。其次利用薄层图像及MPR图像多方位观察中央区(Ⅵ区)淋巴结的长短径、有无钙化、包膜外侵、强化及坏死,评价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CT特点,并探讨C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术前评估中的作用。结果:1、在CT平扫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形态、边界及钙化的不同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有对周围组织的侵犯,良性结节无。而结节的发病部位、结节直径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792、0.100。2、增强扫描后,甲状腺结节的增强后边界清晰与否、有无“甲状腺边缘中断征”、有无动脉期“晕征”及有无“强化残圈征”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残圈征”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为19.5%,特异性为100%,可作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特征性表现。动脉期“晕征”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中有统计学意义,其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性24.1%,特异性96.8%,动脉期“晕征”容易与良性结节混淆,造成误诊,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大的意义。而结节的增强程度及“半岛状强化”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02、0.068。3、联合“细颗粒状钙化+甲状腺边缘中断征+动脉期晕征”三个指标,其敏感度为5.75%,特异度100%,“细颗粒状钙化+甲状腺边缘中断征+动脉期晕征”可作为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特征性表现,但敏感度较低。4、本研究对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5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进行分析,薄层CT扫描+MPR诊断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43.7%。有转移组患者的淋巴结钙化有11/192枚(5.7%),无转移组患者中无一枚有淋巴结钙化,可见淋巴结出现钙化是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的一个特异性比较高的指标。有转移组患者淋巴结出现强化的有96/192枚(50.0%),无转移组患者淋巴结中出现强化的有4/28枚(14.2%),淋巴结强化在区分PT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上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5、MSCT对甲状腺癌邻近组织侵犯诊断具有很高的正确性,正确率在62.50%-100%之间。6、CT平扫+增强+多平面重组(MPR)诊断甲状腺良性结节97个,病理证实其中8例为恶性病变;CT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83例,病理证实其中4例为良性病变,得出其敏感性90.80%,特异性95.69%,准确性93.33%。结论:1、MSCT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其辐射剂量小、无创伤性、检查时间短。MSCT平扫+增强+多平面重组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0.80%)、特异性(95.69%),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正确性(93.33%),为临床术前诊断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价值。2、MSCT平扫+增强+多平面重组诊断PTC中央区淋巴结不漏诊的概率为100%,但特异性较低,需要结合转移淋巴结的长短径、有无钙化、包膜外侵、强化及中央区坏死来进一步区分淋巴结是否有转移。因此,对术前可疑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患者行薄层CT扫描+多平面重组,对诊断中央区淋巴结有无转移有一定帮助。3、MSCT对甲状腺癌邻近组织侵犯诊断具有很高正确性,正确率在62.50%-100%之间。MSCT图像能够清晰的显示结节对周围组织的侵犯程度,有助于临床医生尽早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或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