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长期以来受到许多外语教师和研究者们的关注,他们普遍认为大多数的词汇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偶然习得的。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词汇附带习得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趋势,许多研究表明广泛的阅读有助于词汇的附带习得。国内外的研究也探索了在二语阅读中影响词汇附带习得的各种因素。尽管附带性学习能够促进词汇习得,但习得的程度如何,何种阅读任务能更有效的促进词汇习得仍值得探索。2001年,Laufer和Hulstijn为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研究界提出了“任务投入量假设”。该理论是从心理认知的角度解释词汇附带习得的,认为任务“投入量”越大,词汇习得效果也就越好。他们用三个因素来量化“投入量”:需要(need)、搜寻(search)、评估(evaluation)。本研究以“投入量假设”为理论框架来验证:不同的任务投入量对产出性目标词汇的习得作用是否不同,投入量高的任务是否将比投入量低的任务促成更好的词汇附带习得效果;不同投入量的任务是否能够影响产出性词汇的长期记忆;具有相同投入量的不同类型任务(输入型和输出型任务)对产出性词汇习得的效果是否相同。本研究选取沈阳师范大学90名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三组,每组30名学生,三组受试者要求分别完成三项投入量不同的任务:一组:阅读理解任务;二组:阅读并猜词任务;三组:阅读并造句任务。它们的投入量指数分别为:1,3,3。任务二与任务三为相同投入量的任务,但为不同的任务类型,分别为:输入型任务和输出型任务。受试者完成任务后,对目标词进行即时测试。一周后进行延时测试,其目标词不变,但顺序被打乱。实验结束后,用SPSS软件对两次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完成不同任务投入量的阅读任务中,学习者可以习得产出性词汇,但一周后的延迟测试中词汇习得量耗损严重;不同的投入量的阅读任务所促成的词汇习得效果不同;投入量相同但不同类型的任务所产生的词汇习得效果也不同:完成投入量较高任务的三组和二组,词汇习得效果较好;完成投入量最低任务的一组,词汇习得效果最差;完成投入量相同任务的二组和三组(分别为输入型任务和输出型任务)三组即输出型任务组词汇习得的效果优于二组即输入型任务组,由此还可表明在“投入量”的三个因素中“评估”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在于佐证了“投入量假设”理论,其实践意义在于,在词汇教学方面,为广大外语及第二语言教学工作者提供了更为具体的方法,即以词汇附带习得为基础,对词汇进行深加工,帮助学习者习得重要而复杂的词汇。除此之外,此研究为外语学习者独立学习词汇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方法,即在外语学习的听、说、读、写过程中,对所遇到的未知词汇进行深加工,从而弥补传统词汇学习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