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福建漳浦前湖湾海底古森林遗迹的分布特点、物种数量、组成、群落特征、形成年代及其沉积物中的微体古生物(孢粉、硅藻、有孔虫)、第四纪地质等进行调查研究,并从多角度、多方面的相互印证,探讨福建漳浦前湖湾古森林遗迹形成的年代以及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通过对QHP剖面和QHZ钻孔1的孢粉分析,得出前湖湾晚更新世以来沉积环境及其古气候演化的4次变迁过程:晚更新世早期的寒冷干燥;晚更新世中期的温和热湿,期间发生两次明显的海侵事件;晚更新世晚期过渡到全新世的冷暖干湿的动荡期;全新世以来与现代气候较为接近的气候。对QHP剖面和QHZ钻孔1的沉积物进行硅藻分析,得出前湖湾晚更新世以来环境变迁过程由老到新依次为:河流环境-海湾环境-河流环境-海湾河口环境-河流环境-陆相淡水环境-湖泊环境-风沙环境-滨岸水较浅的小海湾环境。对QHZ钻孔1、QHZ钻孔2和前湖湾潮间带的四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有孔虫分析,发现有孔虫出现在钻孔最上部厚约2.46~2.96m的砂层中,根据群落优势种生态和非种特征判断,该段各样品有孔虫沉积环境均为近岸浅水环境,结合地层关系判断,当为现代的产物。通过对古森林遗迹的调查,发现古森林遗迹相对集中分布在前湖湾潮间带下部和潮间带中部、平行海岸约300m,垂直海岸约60~150m的范围内,古树桩高程为-1.514~-2.967m,出露高度大都在10~30cm之间。古树的茎基直径通常为30~120cm,最大的为210cm,其中较大的仍清晰可见的古树桩遗迹共有89株。对部分炭化程度较轻的古森林木材的切片分析、鉴定表明,共有4种种子植物,以及一些属于双子叶植物乔木类阔叶树的树材,它们均属于陆域生长的植物。通过对古森林木材样品14C年代测定结果表明,该古森林遗迹在42560±350~>43000aB.P.之间,属晚更新世晚期的产物。这也是目前国内外已报道的保存年代最为久远的古森林遗迹。从实地考察中所发现的覆盖在古树桩表面或周边的许多古藤遗迹,以及许多古树桩基部明显突起的板状根等典型的双子叶植物乔木类阔叶树的特征,结合古森林遗迹木材的切片鉴定结果表明:该古森林遗迹的原生植被应属于季风常绿阔叶林。上述研究结果显示:在42560±350~>43000aB.P.之间的晚更新世晚期,漳浦县前湖湾海滩曾是一片古树参天、古藤缠绕、植被繁茂的森林,这片古森林遗迹的发现,为该地区乃至海峡西岸海平面变化和地壳升降运动提供了直接的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