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控股股东两权分离与公司绩效——基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ltt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问题成为当今公司治理研究的重点,大量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最终控股股东往往通过金字塔持股结构等方式来构建一个错综复杂的控制链,从而使得其可以凭借较少的所有权实现对目标上市公司的控制,进而通过关联交易、转移定价等掠夺行为转移公司的资产和利润,攫取中小股东的利益。同时,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投资者的法律保护还不健全,使得实际控制人存在强烈的动机对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进行侵害,从而大大降低了公司绩效,这也使得我们研究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下的民营上市公司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考察最终控股股东的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对民营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本文首先论述了国内外学者在两权偏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方面的研究现状,并且分析了最终控股股东现金流权、控制权和两权偏离的测量以及实现两权偏离的具体形式。其次,以我国2004-2008年民营上市公司1665个观测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了最终控股股东现金流权以及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公司治理相关变量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及对比分析了最终控制人在不同控制权水平下,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偏离与公司绩效的相关关系。最后,总结实证分析后所得出的结论,并且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一些治理政策和建议,同时介绍本文研究存在的局限性。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比例平均为26.11%,控制权比例平均为35.74%,二者相差9.63%。现金流权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关系,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与公司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公司治理的相关变量如董事会并没有起到在制度上防止最终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监督制衡作用,同时随着控制权的提高,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偏离对公司绩效的负向影响随着现金流权比例的提高而趋于降低。
其他文献
并购目标价值评估对于准确评估目标企业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公司的并购运作中,应关注目标公司的财务状况,认清形势,找到能为公司带来价值的公司进行收购。在公司并购的战
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变暖、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以及人为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低碳”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随着《京都议定书》的签订,碳减排成了针对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碳排放权成了一种有价值而又稀缺的特殊经济资源,碳排放权交易也日益活跃起来。碳排放权交易这一新兴的事项必然需要从会计角度去记录与监督,从而促使了碳排放权会计的诞生,并且已经成为了环境财务会计领域的前沿问题。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