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言语行为是指交际者在交际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发出的各种非言语交流符号.它与在交际中发挥积极作用的言语行为是相辅相成和不可分割的.该文从综合阐述非言语行为入手,指出了它们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并试图探索非言语行为与文学和医学方面的紧密关系,以此说明非言语行为作为一种有用的交际手段,其研究具有与言语交际手段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值得研究者同等的重视.该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在三位有代表性的学者建立的图形模式基础上简述了交际的概念.交际由六个基本成分组成,其中言语和非言语信息是交际者用来共同达到传递复杂信息、表达丰富而细腻的思想感情和进行广泛深入交际的目的.非言语交流是人类交流体系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信息.第二部分对非言语行为进行详细的分类说明.非言语行为以交际者为中心被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交际者的身体部位,包括身势语、姿势语、面部表情、接触语和辅助语(也称为类语言)等;第二类为交际者的外表特征,包括容貌、身高、服饰等;第三类为交际者所处的交际环境,包括对时间和空间简略的讨论.每一类均配有例子来阐述这些非言语行为传递出各类信息.基于以上的分类讨论,该章总结出非言语行为的六个特征,然后探讨了非言语行为的调节、强调、矛盾和替换言语行为的四个功能.最后探讨了它们是否源于先天继承或后天模仿学习.第三部分探讨了非言语交流行为与文学的紧密联系.该文以文学中的两个方面(成语和文学作品)作为个案进行了探讨.在成语方面,杨晓黎统计出860多条与非言语行为相关的汉语成语.基于此,作者收集了反映非言语行为的英语成语,并将其归类、总结了带有非言语行为的英语成语的特征.这些成语充分说明了非言语交流手段如何有效传递信息.在文学作品方面,该文阐述了非言语行为如何通过伴随、补充和替代等言语手段的描写方式来传递作品中各个角色的信息.最后,该部分论述了在探讨翻译文学作品中的非言语行为时如何解决不同文化背景中非言语行为的意义转换问题.第四部分探讨了患者在患有某些疾病,特别是精神方面的疾病时,表现出的一些症状及医生在就诊或治疗过程中所表现的非言语行为对患者的影响.它说明医生掌握适度的非言语交流手段是有益的.在结语部分,作者总结了全文,强调了人们应意识到非言语交流行为在交际中的不可或缺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