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以民办高校“西安欧亚学院”为例

来源 :西安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l_d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言学习的四个环节中,听是语言的输入过程,是吸收、巩固语音,培养说、读、写等语言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听说教学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笔者试图把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听力教学中,摸索出一条任务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成绩、改善学生的听力学习态度。  笔者就职的学校是一所民办高校,本研究结合了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现状,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二语习得理论为理论依据,在实验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通过为期一学期的教学实验,作者获得了一系列的真实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科学、系统的比对、分析,证实了任务型教学法适合用于民办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作者在实验前提出了两点假设:(1)在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方面,任务型教学法更有效;(2)在激发学生听力学习热情方面,任务型教学法更有效。为检验任务型教学法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笔者采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及实验法。  笔者随机把自己所带班级分为实验班和控制班,对两个班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对比教学实验,即在实验班实施任务型教学法,而在控制班依然进行常规教学。通过教学实验前的前测及前期问卷调查、对比教学实验以及教学实验后的后测及后期问卷调查等一系列的实验活动后,再对得来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作者发现,通过实施任务型教学法以及一系列多层级的以任务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听力的能力和兴趣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改善,实验结果证实了实验前提出的两点假设。  在论文结尾部分,笔者总结了本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几点教学启示,为以后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设想。
其他文献
隐喻研究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传统意义上,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对隐喻本质的研究也不断深入,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的结果,是人类思维和推理的
本文依据韩礼德的语言研究模式,从元功能的角度对《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中选用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功能分析,旨在探讨系统功能语法在我国课堂语篇教学中的运用
在最近的二十年里,外语教学研究领域经历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一方面,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法研究正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法研究,或者说,何种教法或做法才能帮助学生主动、有效
传统的翻译研究只是把翻译看作一种语言符号的转换,对于文化因素对翻译过程的介入不够重视。然而,由于语言、文化和翻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随着与翻译相关的学科的发展和国际交流
在石煤钒矿中,冶炼方法的选择关键是由钒在该类矿石中的赋存状态决定的。要将钒浸出,首先必须破坏晶格结构,使赋存在晶格结构中的钒释放出来。在焙烧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控温制
汤亭亭(Maxine Hong Kingston)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华裔作家之一,她的创作内涵深刻,视角新颖,写作风格独特。在小说《孙行者》(Tripmaster Monkey:His Fake Book)中,汤亭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