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乡二元格局下的流动人口面临着“回不去的故乡,融不进的都市”尴尬。这样的流动也发生在他们子女的童年时期,相对城市户籍的同龄儿童,他们直面家庭经济水平低、生活空间受限,不能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等一系列制约儿童健康发展挑战,同时难逃主流话语对流动儿童群体的建构。 面对制度的缺失,NGO为流动儿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流动儿童新闻杂志项目”是云南省携手困难群体创业服务中心针对社区流动儿童开展的项目,流动儿童参与培训,并完成自己的杂志《七彩心声》,试图通过自由参与,自由发声,引起社会关注以推动“流动儿童”群体的赋权。 本文借用西方赋权理论,亲历项目,在“流动儿童新闻杂志”项目实施过程中分析赋权实践活动。通过对流动儿童对“小记者”这一角色的参演,以及《七彩心声》杂志的制作两个方面考察,项目中的流动儿童在个体、人际方面有了一定改善,但并未建立起有效的社会支持网络,推动制度变革,进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赋权。 文章尝试采用叙事探究的方法,建立个人化视角的分析和解释,提出“情境赋权”概念,不将赋权实践囊括进成功赋权的框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