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浪潮席卷全国,互联网商业不断繁荣,网络支付作为科技与商业发展共同促成的结合体,正成为一个新兴行业迅速得到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是最具代表性并且发展最快的市场参与者。但是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由于起步晚、发展快,该行业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中国人民银行作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主要监管者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立足于监管者角度,以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网络支付业务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基于第三方支付机构从事网络支付业务三种模式的阐述,主要包括:网关支付模式、虚拟账户模式和快捷支付模式,发现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结合支付经济学理论和金融风险控制理论,站在监管者的角度,研究第三方网络支付业务的主要风险,包括金融风险、合规风险、信用风险和技术风险等4类风险,分析风险形成原因,包括法规建设滞后、监管力度不足、信用体系缺失、内部控制薄弱等4类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法等方法,梳理出风险评估指标,包括:综合管理、备付金管理、财务管理、业务运营和科技信息等5类风险评估指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35个二级和126个三级风险评估指标要素,研究构建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业务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采用百分制计分法,以风险重要程度为依据,设定相应分值与权重,评定5个风险等级,即:A、A-、B、B-和C,并对该指标体系的具体运用加以说明。突出分类监管的思想,提出实施有效监管对策,包括: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实施风险为本的分类监管、完善支付机构配套监管法规制度、坚持有效监管与鼓励发展相结合、实现相关部门间监管协作、加强支付机构内部制度建设和引入外部机构参与评估等7项风险监管对策,力求推进我国第三方网络支付风险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为我国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但是由于第三方网络支付业务是一门新兴行业,发展较快,国内外学者对风险评估与监管的研究还没有形成系统化。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成与权重赋值有待实践进一步证明。从事网络支付业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数据属于内部数据,没有对外公布,监管者也没有规定可以对外公布。因此建立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和实践中进一步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