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盆地安泽区块3号煤层构造控气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mei521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二维地震资料、测井、完井、地质资料,运用地震软件和数学分析方法,进行地震精细构造解释、剥蚀量恢复、埋藏生烃史、构造特征、构造演化分析,研究了构造对安泽地区3号煤层含气量的控制作用。安泽地区发育正断层48条,逆断层4条,断层断距在30-140m之间,走向多为NE-SW,倾角在30~o-65~o之间;背斜8个,向斜5个,叠置分布在安泽中部地区,走向以NE-SW和NNE-SSW为主,褶皱多属于直立水平褶皱;陷落柱共有25个。根据坍塌程度来说,安泽地区陷落柱主要以半截柱和下伏柱为主。安泽地区自燕山期构造抬升地层总剥蚀量在1800-2900m之间,剥蚀量与总体呈西高东低。安泽地区在T-J时期剥蚀量在400-650 m之间,J-K时期剥蚀量在950-1600m之间,K-Q时期剥蚀量在450-750m。安泽地区经历了四期构造演化:印支期为近似南北走向的挤压应力场,形成WE向褶皱;燕山期为NW-SE方向的挤压应力场,形成走向多为NNE-SSW褶皱为主;喜马拉雅早期为NW-SE方向的拉伸应力场,形成走向多为NE-SW正断层;喜马拉雅晚期为NE-SW方向的挤压应力场,抬升剥蚀;该区的煤层埋藏史成W型,经历两个主要生烃阶段,主要生气期是第二次生烃阶段的燕山晚期的岩浆侵入阶段,而主要逸散期是喜马拉雅早期的伸展构造应力场阶段。安泽地区3号煤层的含气量一般在7.18-23.85m~3/t间,平均含气量约为16.3m~3/t。安泽地区大部分断层形成于白垩纪到古近纪之间,且都具有较好的侧向封堵能力;断层在喜马拉雅早期表现为垂向封堵性差,煤层气在该期主要处于逸散状态;断层在喜马拉雅晚期表现为垂向封堵性与煤层气含气量成线性关系;断层现今整体的垂向封堵性都很好,断层对煤层气含气量影响微弱。1km之内是断层对煤层含气量的可控范围。安泽地区同一断层的上升盘的煤层含气量比下降盘的煤层含气量少5m~3/t。断层上升盘比下降盘保存条件差,抗压强度、抗张强度和弹性模量小,泊松比大。地堑、逆断层是良好的储气环境,地垒则是煤层气逸散环境。安泽地区褶皱的向斜轴部煤层含气量大于两翼煤层含气量,两翼煤层含气量大于背斜轴部煤层含气量,陷落柱的附近煤层含气量普遍较低。安泽地区的上覆有效地层厚度与煤层气含量有正相关关系,上覆有效地层厚度越大,煤层气含量越高;现今埋深大于900m和最大埋深大于3200m的地区含气量普遍高于平均含气量,是较好的保存煤层气区域。
其他文献
通过对环境教育概念及生物教学与环境教育的联系性的解析,提出了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前提和具体途径,有助于一线生物教师在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施。
对于传统意义上的成本控制一般只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对生产费用控制的观点,总结出了必须把成本控制延伸到产品的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这样才能使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
本文针对当前素质教育对实践创新教育的要求,从创设实践创新教育的环境、建立实践创新教育所需要的新型师生关系、形成实践创新教育的教学方式、拓宽实践创新教育的教学空间、
案例2004年3月14日,云南《都市时报》刊发了题为《痴情女子为情轻生,消防兵绳降救下跳楼女》的报道,并配有新闻图片。后来,此事件中一张未能上版的照片被摄影记者发至西祠胡同论
2008年18日至19日,全国畜牧站长工作会议在江西省南昌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改革,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凝
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被称为现代“三论”,其中系统论是基础。系统论作为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思维工具,已得到广泛传播和使用。通过介绍系统的基本概念,并列举系统方法在高中
<正>初中生物学作为一门探究性极强的自然学科,不仅是训练学生学科思维、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但是,近几年由于它在
随着质监行政管理领域的不断扩大和稽查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强,质监行政处罚执行难问题日益凸显。以某市质监部门为例,2007年行政处罚决定确定的罚没款为1,623.5万元,实收罚没款为1,44
机构编制工作是配置党的执政资源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探索形成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