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酚类化合物(Phenolic Compounds)是一类极性及可离子化的有机弱酸性化合物,在水体环境中广泛存在,可以经不同途径进入动植物等生物体,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潜在作用。酚类化合物的疏水性较强,在河流水体环境中可以从水相迁移进入固相中并沉积下来,又可以从沉积态溶解进入水相中,而不同的环境因素会影响其在不同相态间迁移转化。渭河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河流,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掌握酚类化合物在渭河流域的污染分布特征、环境生态风险以及在水体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等环境行为,在对渭河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的防治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渭河陕西段确定了32个采样点,分别测定了渭河水样及沉积物中11种酚类化合物的浓度,分析了其在渭河水体中的污染分布特征,并基于酚类对水生生物的毒性进行了环境生态风险评价。通过室内静态吸附实验,对酚类化合物在渭河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以及溶解性天然有机质对吸附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渭河陕西段酚类化合物在水与沉积物中氯酚类污染所占比重明显高于非氯酚类化合物;在水样中酚类污染的分布特征为自上游到下游稍有下降,在沉积物中的酚类污染西安段浓度高于陕西段上游与下游。渭河酚类污染水平高于我国南方众多河流而低于北方的黄河干流及松花江、辽河等流域,与国内外其他河流相比,渭河陕西段的酚类污染处于中等水平。(2)以物种敏感性分布曲线法对渭河溶解态酚类化合物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4-氯间甲酚、2,4-二氯酚与五氯酚三种酚类对水生生物存在慢性生态风险,需要采取一定的风险消减措施;其余的酚类化合物对水生生物并未产生慢性生态风险,潜在风险也较小。(3)在动力学吸附试验中,三种模型对三种酚类化合物的拟合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相比较而言,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对苯酚、2,4-二氯酚拟合的相关系数均大于拟一级、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而拟一级动力学拟合可以更好2,4,6-三氯酚的吸附。在等温吸附实验中,Langmuir、Freundlich两种拟合模型均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且三种酚类化合物更符合非线性吸附。(4)随着pH值升高,沉积物吸附酚类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而离子强度增大则可以促进吸附;在一定范围内增加体系温度,可以增加沉积物对2,4-二氯酚、2,4,6-三氯酚的吸附,也会抑制沉积物对苯酚的吸附;且温度变化时三种酚类化合物的吸附更符合非线性吸附。(5)天然溶解性有机质(Natural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NDOM)氨基酸、富里酸存在时能够明显促进沉积物对苯酚的吸附,葡萄糖对2,4-二氯酚及2,4,6-三氯酚的吸附影响较大;不同NDOM共存下三种酚类的等温吸附更符合非线性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