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凝血因子Ⅻ(FⅫ),亦称为Hageman因子,是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属于凝血接触相蛋白。与其他凝血因子缺陷不同,即使是严重的遗传性FⅫ缺乏者,临床上仅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而无明显的出血表现。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对遗传性FⅫ缺陷症患者分子水平的认识更加深入。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报道了许多FⅫ缺陷的新突变位点,这些突变位点的发现为FⅫ缺陷症患者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分子基础。本文对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Ⅻ缺陷症家系进行FⅫ表型诊断及DNA分子水平的研究,旨在探讨FⅫ缺陷症的分子发病机制。
方法:
1、资料
先证者,女,67岁,因“急性农药中毒”就诊,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发现APTT108.1s/35s,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13.2s/12s,凝血因子检查发现FⅫ活性(FⅫ:C)仅为1%,FⅫ抗原(FⅫ:Ag)含量为1.21%;其他凝血因子活性分别为FⅧ:C为300%,FⅨ:C为92%,FⅪ:C为113%。经检查初步诊断为FⅫ缺陷症、急性农药中毒。先证者肝肾功能正常,平素无明显出血症状,无长期服用药物史,询问其家系成员均无出血史。先证者父母非近亲结婚。该家系共8名成员。
2、标本的采集、处理和DNA提取
在征得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知情同意后,采集静脉血,以109mmol/L枸橼酸钠1:9抗凝,4℃3000r/min离心15min,取乏血小板血浆,分装,-70℃保存。用非离心柱型血液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抽提家系所有成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基因组DNA,-70℃保存待用。
3、凝血象检测
APTT、PT、FⅧ:C、FⅨ:C、FⅪ:C、FⅫ:C检测试剂采用法国STAGO公司试剂盒,仪器为STA-R血凝仪,均采用一期凝固法检测;FⅫ:Ag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所有操作步骤均严格按照试剂说明书进行。
4、基因分析
根据FⅫ基因序列(GenBankAF538691),应用primer5软件共设计7对引物以覆盖FⅫ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区域及其侧翼序列。在PCR扩增仪(ABIThermlcycler2720,USA)上进行普通扩增;以及为了减少非特异性扩增条带,7,8和9,10号外显子的扩增均采用touchdownPCR(TDPCR)。PCR产物5μl在1.2%琼脂糖凝胶上电泳,用Goldview标记PCR产物大小。PCR产物进行胶回收纯化(上海桑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胶纯化回收试剂盒),以制备测序模板,采用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在ABI3730XL测序仪上进行测序,用Chromas软件和DNAMAN软件将测序结果与美国NCBI基因库所公布的FⅫ基因序列(GenBankAF538691)进行比对(Blaster),寻找突变基因。
结果:
1、遗传性FⅫ缺陷症家系凝血象检测结果
先证者APTT明显延长,为108.1s/35s;先证者二女儿APTT稍延长,为46.2s/35s;家系其他成员APTT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先证者FⅫ活性严重减低,为1%,其FⅫ:Ag水平为1.21%,表现为交叉反应物质(CRM)阴性。而该家系其他成员均表现为交叉反应物质(CRM)阳性,即FⅫ:C为低水平,而FⅫ:Ag在正常参考范围内。其中大女儿、二女儿、大外甥女的FⅫ:C分别为22%、15%、16%,FⅫ:Ag分别为115.20%、101.70%、147.50%(通过克隆测序,他们均存在与先证者相同的多态性位点及缺失突变位点);大儿子、二孙女、小外甥女的FⅫ:C和FⅫ:Ag分别为24%、15%、15%和177.40%、125.40%、128.60(通过DNA分析,他们均存在与先证者相同的46位多态性位点T/T型)。
2、遗传性FⅫ缺陷症家系基因分析
对该遗传性FⅫ缺陷症家系成员所有14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进行PCR扩增,纯化扩增产物后,进行测序,结果发现,先证者、其大儿子、大女儿、二女儿、二孙女、大外甥女和小外甥女的启动子区46位多态性均为46T/T型,仅小孙女的该位点多态性表现为46C/T型。另外,通过克隆测序发现先证者、大女儿、二女儿、大外甥女于9号外显子均存在6800-6808delAGCTGGGAG,排除基因多态性,该缺失尚未见国内外报道。
结论:
1、该家系大部分成员存在最为常见引起FⅫ:C下降的46T/T型多态性位点。
2、先证者、大女儿、二女儿、大外甥女于9号外显子6800-6808delAGCTGGGAG,该缺失位点尚未见国内外报道。
3、9号外显子6800-6808delAGCTGGGAG与FⅫ活性水平无密切相关。
4、该先证者可能还存在其他暂未被发现的突变位点,或蛋白表达缺陷等,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