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土材料作为建筑材料在建筑中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建构方式和传统工艺都表达了不同地区的地域特征。然而随着当代全球化浪潮的冲击,现代新型材料、新的施工技术不断的出现,已经逐渐代替了人们原来使用的传统乡土材料以及传统工艺。性能更加优越的材料以及高效的现代技术满足了人们对于现代建筑功能的需求,间接的同时也削弱了建筑与地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多建筑师开始反思现代主义出现的问题,开始关注本土的传统文化和地域特性。乡土建筑由于建筑师长期的“缺席”,其营造技术和建筑形式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更新和优化。随着当代建筑师重新介入乡土建筑,对于乡土材料进行重新解读,以及对乡土材料的传统工艺的进行了改良。创造了很多独具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本文首先明确了新乡土建筑与乡土建筑的相关定义,并对不同乡土材料的属性展开讨论,列举出了乡土材料的自然属性和感知属性。以乡土材料的两种属性为切入点,分别介绍了竹、夯土、木、石等材料对于地域性表达的典型案例。从而展开对于乡土材料更深入的研究。然后通过查阅文献和资料阐述了这些传统的乡土材料的建构方式,分析每种材料建构方式的优缺点,以及创新点。其次,研究了当代技术对于乡土建筑营造的改进,阐述了材料改良的具体措施。再次,结合笔者参加的2017年德阳高校建造大赛的建造实践活动,解析不同的乡土材料的建构方式,同时横向对比其余高校的优秀作品,最后总结出竞赛期间具有积极意义的选材策略。最后,通过对乡土材料的属性分析、不同的乡土材料建构策略、归纳对乡土材料传统工艺的改良和优化,同时结合自身的实践活动归纳和总结出当代乡土材料的设计策略和实践经验,以及如何运用乡土材料去表达地域的环境、人文、技术特点的设计手法。希望笔者对于新乡土建筑选材策略的研究能够对今后乡土建筑的营造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设计手法和建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