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海外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迫切需要大量的汉语教师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教学需求。然而在现阶段,精通任教国语言的汉语教师数量却远远不足。在大多数的非英语国家,汉语教师基本上都有着很好的英语水平,但是对于所在国的语言却仅仅是初步掌握或是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虽然学界普遍认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实现用目的语教授目的语是最好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的汉语教学中,尤其是初级阶段,由于学生水平以及教师水平的不同,难免会遇到使用学生母语或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情况。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非英语国家教师教学媒介语的使用问题。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文章的选题意义、关于教学媒介语的界定、国内英语学界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界对教学媒介语的研究情况、论文的理论基础、研究思路及方法等等。第二章是问卷分析部分,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巴塞罗那孔子学院的公派教师和汉语教师志愿者,因此我们对他们教学媒介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我们以这些老师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他们认为教师教学媒介语的整体使用比例以及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媒介语的使用情况。结果发现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媒介语的使用占了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并且学生的水平越低,媒介语的使用比例越大。在分析总体使用情况的同时,我们也对每位公派教师及志愿者教师的媒介语使用情况进行了单独的分析,比较之间的异同。结果发现教师教学媒介语的使用与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个人习惯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专家型的教师相比于新手教师,对教学内容及语言的把控更为驾轻就熟,能够实现使用目的语进行教学。第三章是案例分析部分,我们对教师的真实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录像,并从课堂导入、讲授、操练、结束四个环节选取了典型案例进行描写与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出现不自觉地使用教学媒介语的情况,很难做到自始至终有意识地用目的语进行教学。在讲解的过程中,语法翻译是最常用到的教学手段,除此之外教师也会采取放慢语速重复、用更为简单的目的语进行表达、借助动作与手势等方式。同时我们也发现,较高级别的教师常常会出现高估学生水平的情况,在课堂上使用了过多的目的语表达,从而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放弃理解教师所教授的内容。第四章是效果反馈分析,我们向学生们分发了教师教学媒介语的反馈问卷,调查他们对教师教学媒介语使用的满意程度,以及他们对教师教学语言的期望与建议。调查发现,学生们对教师教学媒介语的使用总体上来说是比较满意的。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除了讲授与操练环节偶尔会出现教学媒介语使用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其他环节学生都是比较认可的。关于学生对汉语教师的期待,初级阶段的学生大部分希望自己的老师是精通学生母语、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国老师,到了中高级阶段,大部分学生则表示教师会不会学生母语并不重要,只要汉语教得好即可。第五章是结论部分,主要论述了海外汉语教学媒介语使用的相关建议,以及本文的缺陷与不足之处。在海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秉持着用目的语进行教学的信念,把控好教学媒介语的使用量。不能简单地采取语法翻译的方法,而是应该多种方式、各种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并用。由于本文的研究样本仅来源于巴塞罗那孔子学院,所以在样本的数量方面存在着不足。而且本文的研究对象只是巴塞孔院的教师和学生,对于其他国家的教学媒介语使用情况,还需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这也是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