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渐进式”中国金融产业改革中,国家信用的隐性担保,导致现阶段金融产业内部大量风险的蕴藏。2006年,中国金融产业全面对外开放。内外环境的复杂变迁,使得我国金融产业如何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成为关注的焦点。面对主流金融理论危机,生态学视角为我国金融产业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维方式。
本文在阐述理论和实践背景基础上,引发“金融产业生态系统及其和谐性研究”这一研究主题。以借鉴生态思想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学术渊源为研究起始点,论述“金融产业生态系统”构建具有可行性,并认为系统的研究属于组织生态范畴,经济市场化发展及金融产业混业经营是其实践支撑,而智慧生命体、货币资金流、金融工具流、金融信息流等则成为系统构建的基本预设。
运用生态视角,本文进行了“金融产业生态系统”构建。在对系统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系统在具有生命周期性、间断均衡性等生态特性的同时,还具有嵌入性、路径依赖性等人工特性。通过对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目标的分析,认为系统的组织形式是中间人工生态网络组织,系统边界模糊而富有弹性,而交易费用制约利系统扩张冲动的有效折衷决定了边界。本文构建了系统结构的组织层次谱系及生命语义模型,认为系统具有基础、核心和扩展三种功能。
在系统构建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系统动态演化的拓扑性质,剖析现代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的无标度网络演化特征,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基于“适应度”的系统动态演化无标度网络模型:通过对系统鲁棒性、脆弱性等网络动力学行为分析,获得维护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稳定的一种新解释,即保护系统重要大型集散节点,对大量分散节点遵循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机制,将有益于系统生态健康和有效进化。
基于和谐系统理论,本文分析了金融产业生态系统和谐性等系统非拓扑性质,阐述了系统利谐内涵,在给出金融产业生态系统和谐度概念的基础上,对金融产业生态系统动态演化过程中,初步涌现的整体和谐度景观进行描述;通过对金融产业生态系统和谐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构建基于模糊的金融产业生态系统和谐度模型,籍此对系统的和谐状态进行判别。
借鉴生态承载力理论,本文给出基于金融产业生态系统和谐的生态承载力概念,并认为其具有时空、技术和社会经济内涵;在分析其演化机理以及演化的客观性、整体性和动态稳定性特征基础上,还重点分析了基于金融产业生态系统和谐的生态承载力控制因素:经济金融资源承载力、金融产业生态环境承载力和系统生态弹性力,并构建生态承载力模型。
通过对我国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深入剖析,本文根据已建立的基于模糊的金融产业生态系统和谐判别模型,利用我国1998-2005年的相关面板数据,对我国金融产业生态系统的利谐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金融产业生态系统其内部自身在初期和谐程度偏低,系统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利谐程度呈现出稳步提升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