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第二位病因,而微量白蛋白尿是DN的首发临床表现,其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既往研究表明,蛋白尿主要是由滤过屏障的电荷屏障和孔径屏障损伤引起,但新近研究发现,在DN早期滤过膜孔径屏障和电荷屏障均无明显改变,在炎症刺激下白蛋白可以经穿胞作用通过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在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期明显升高,肾脏局部Ang2表达增加,其可能参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及慢性炎症反应。本课题主要探究在高糖条件下,Ang2能否通过增强白蛋白在肾小球内皮细胞穿胞转运,促进糖尿病肾病早期白蛋白尿的发生;并利用此穿胞模型探究蛋白尿形成的相关机制。 方法:(1)体外穿胞模型的建立:成人肾小球内皮细胞(Human renal glomerular endothelial cells,HRGECs)培养接种在Transwell上层小室中,用异硫氰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标记白蛋白(Albumin)类似物BSA,形成复合物FITC-BSA,将此复合物加入上层小室,便于观察白蛋白穿胞。通过竞争抑制的方法建立白蛋白体外穿胞模型。(2)利用上述建立的穿胞模型,探讨低糖及高糖环境对白蛋白跨HRGECs穿胞的影响,进一步用慢病毒(Lentivirus,LV)下调Ang2的表达,检测其对白蛋白跨HRGECs穿胞的影响。(3)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人肾小球内皮细胞在正常糖及高糖条件下Ang2及相关穿胞因子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穿胞相关蛋白N-ethylmaleimide-sensitive factor(NSF)、Caveolin-1(Cav-1)的情况来研究白蛋白穿胞的相关通路;用LV-Ang2RNAi转染细胞下调Ang2表达后,再检测NSF、Cav-1的表达情况,进一步研究Ang2在白蛋白穿胞中的作用机制。 结果:(1)我们利用荧光标记的BSA复合物FITC-BSA,在细胞系HRGECs的培养中建立了可连续观察的体外白蛋白穿胞模型。我们的结果发现FITC-BSA的穿胞的量具有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由于在高糖条件下FITC-BSA的浓度为50μg/ml时白蛋白在HRGECs中1小时的穿胞量与正常糖条件下的对照组比较差异相对明显,我们选取FITC-BSA浓度为50μg/ml,穿胞时间为1h组进行实异相对明显,因此我们选取FITC-BSA浓度为50μg/ml,穿胞时间为1h组进行实验。(2)利用体外穿胞模型可观察到Ang2能增强白蛋白跨HRGECs的穿胞作用,通过对细胞转染LV-Ang2RNAi,发现穿胞相关蛋白NSF、Cav-1表达无变化,提示Ang2诱导的白蛋白穿胞不是由Cav-1及NSF所介导的。 结论:高糖能诱导肾小球内皮细胞白蛋白穿胞;体内及体外高糖刺激下肾小球内皮细胞Ang2表达量增加;Ang2能增强肾小球内皮细胞白蛋白穿胞作用,抑制Ang2的表达后,肾小球内皮细胞白蛋白穿胞量下降;高糖增强白蛋白穿胞作用不是因上调Ang2/Cav-1、NSF途径而实现,相关的调节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