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毛母质瘤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皮肤良性肿瘤,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目前,毛母质瘤被认为是由Wnt通路的突变引起的,并且与几种遗传综合征有关。术前常见误诊,但随着对病变的认识提高,可及时治疗,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诊断检查。因此通过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到2018年6月间经本院病理科组织病理诊断为“毛母质瘤”或“钙化上皮瘤”的144例患者(共计148个病灶)病例资料和术后随访情况的收集和研究,了解毛母质瘤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情况,为临床医师在诊断和治疗该病时提供更多的信息。方法 144例患者均来自我院整形外科,收集144例患者的原始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术前诊断、手术治疗方式以及预后情况等方面进行相应统计学处理。结果 1.流行病学:男性59例(41.0%),女性85例(59.0%),男女比例为1:1.4406,诊断为毛母质瘤的年龄范围从6月-78岁(平均年龄20.57岁);头面部为病灶分布最多部位,占83.1%,颈部次之为7.4%,上肢3.4%,下肢2.0%,躯干4.1%,未见手掌、足部及生殖器部位病灶;病灶直径大小范围0.3cm-6.4cm之间,平均直径大小为2.4cm。病程范围为1月-10年,平均病程1.37年。2.术前诊断及手术治疗:术前诊断为毛母质瘤的仅为18例;本组144例毛母质瘤患者共计148个病灶均经手术治疗,剥离病灶后直接缝合的有127个(85.8%),手术切除后行局部皮瓣转移术的有12个(8.1%),行游离皮片移植术的有9个(6.1%)。对不同手术方式术后瘢痕增生情况做统计学检验,χ2=14.233>χ20.051,,Ρ<0.05,即不同手术治疗方案术后瘢痕增生发生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取原位直接缝合的术后瘢痕发生率最少,植皮术后瘢痕增生发生率最多;对不同手术治疗方案术后患者满意度情况做统计学检验,χ2=10.015>χ20.051,,Ρ<0.05,即不同手术治疗方案术后患者满意度情况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取原位直接缝合的术后满意率最高,植皮术的患者术后满意率最低。3.病理学特征:基底细胞和影子细胞是诊断毛母质瘤的两个特征性组织学表现,随着病变不同阶段镜下表现亦不同,病程越长镜下可观察到影子细胞数量越多。无核影子细胞和嗜碱性基底样细胞同时存在122例(82.4%),其中83例病灶可见两种细胞的过渡带;仅为影子细胞13例(8.8%),仅为基底样细胞10例(6.6%),伴色素沉着5例(3.4%),伴多核巨细胞反应和炎细胞浸润7例(4.7%),伴钙化26例(17.6%)。4.预后及随访:144例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后出院,术区均一期愈合,术后间隔6月-1年经我院门诊或电话随访,144例患者无一例出现复发情况,术区瘢痕恢复可,仅12例出现瘢痕增生情况。结论 1.毛母质瘤好发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尤其是小年龄段患者,巨大型病灶少见,毛母质瘤病变女性发病占优势,不同年龄段的毛母质瘤病灶分布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段病变的病程长短亦不同。2.本次资料研究我们发现该病术前正确诊断率不高,多与皮脂腺囊肿、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血管瘤等病变混淆。3.临床观察该病变很难自行消退或吸收,临床上一旦确诊为毛母质瘤,应尽早手术治疗。结合毛母质瘤的特点及美容外观的考虑,应用整形外科的方法和技术进行修复和再造适用于毛母质瘤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