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将U937细胞诱导为M0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M2型巨噬细胞,了解不同类型巨噬细胞对唑来膦酸纳米粒的摄取情况;了解唑来膦酸纳米粒对共培养情况下肿瘤细胞的迁移、侵袭的影响;唑来膦酸纳米粒对共培养情况下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方法:1、巨噬细胞诱导:将U937细胞平铺至六孔板中,加入佛波酯(PMA)诱导6个小时;2、M1型巨噬细胞诱导:将U937细胞平铺至六孔板中,加入佛波酯(MPA)(200ng/ml)诱导6个小时后再加入脂多糖(LPS)(100ng/ml)和IFN-γ(20ng/ml)继续诱导66小时(共72小时)。3、M2型巨噬细胞诱导:将U937细胞平铺至六孔板中,加入佛波酯(MPA)(200ng/ml)诱导6个小时后再加入IL-4(20ng/ml)和IL-13(20ng/ml)继续诱导66小时(共72小时)。并通过检测Arg-1酶及iNOS的表达情况,检测是否诱导成功。4、摄取实验:选取人体成纤维细胞、M1型巨噬细胞、M2巨噬细胞、SW620结肠癌细胞,加入荧光标记后的唑来膦酸纳米粒,反应3小时后,采用Dil对细胞膜进行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四种细胞对唑来膦酸纳米粒的摄取情况。5、CCK-8增殖抑制实验:通过唑来膦酸纳米粒与不同种类细胞的相互作用,了解其对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6、细胞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设置sw620结肠癌组、sw620+m1型巨噬细胞组、sw620+m2型巨噬细胞组,每组分为加和不加唑来膦酸纳米粒组(20ng/ul),共6组实验组,观察每组各因素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7、侵袭实验:将sw620结肠癌细胞放入transwell小室的上室中,下室依次为空白组(单独培养基)、唑来膦酸纳米粒组、m1型巨噬细胞组、m1型巨噬细胞+唑来膦酸纳米粒组、m2型巨噬细胞组、m2型巨噬细胞+唑来膦酸纳米粒组;并采用吉姆萨染色法计数,了解各因素对肿瘤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1、arg-1及inos检测结果显示m2型巨噬细胞免疫组化呈阳性反应,而其余两组呈阴性反应,m1型巨噬细胞inos表达(74.4%)远高于其余两组(14.0%及14.7%),证实m1及m2型巨噬细胞诱导成功。2、m2型巨噬细胞摄取纳米颗粒的荧光强度远高于其他细胞;3、m1型巨噬细胞抑制肿瘤细胞迁移;m2型巨噬细胞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与唑来膦酸纳米粒相互作用可抑制m2巨噬细胞的这种促进作用(p<0.01);4、m1型巨噬细胞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力;m2型巨噬细胞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与唑来膦酸纳米粒相互作用可抑制m2巨噬细胞的这种促进作用(p<0.01)5、纳米颗粒通过抑制m2型巨噬细胞,影响肿瘤细胞增殖(p<0.01)。结论:唑来膦酸纳米粒能特异性被m2型巨噬细胞摄取并抑制m2巨噬细胞的增殖。m2巨噬细胞促进肿瘤的迁移、侵袭和增殖。唑来膦酸纳米粒通过抑制m2型巨噬细胞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