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烃荧蒽对植物和土壤生物毒害的剂量—效应关系及其土壤环境基准初探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自然环境、人类健康都具有危害作用。环境中90%以上的PAHs最终进入土壤,不但影响土壤的正常功能,而且比较容易进入生物体内、影响作物生长,并通过生物链进入生态系统,从而危害人类健康和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为了科学地评价和控制土壤环境质量,需要建立PAHs的土壤环境质量基准。本文以荧蒽(FLA)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中添加不同浓度荧蒽后,典型植物生长、土壤生物生长及活性变化的情况,通过拟合“剂量-效应”方程计算对应的土壤荧蒽临界值,为多环芳烃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和生态风险评价提供初步的科学依据。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通过盆栽实验研究荧蒽对青菜的毒性效应,研究在不同浓度下植株生物量、根系形态对荧蒽污染的响应情况、植株不同部位对荧蒽的累积情况,并通过“浓度-产量”关系拟合出荧蒽污染下植株的产量效应方程,以青菜减产10%计算出两种土壤的荧蒽临界值。初步结果为:植株生物量和株高以及根重、根总长度、根表面积、根系分叉数等根系形态指标随荧蒽浓度的增加受抑制程度变大,根系受抑制的情况最为明显因此,根系形态可以较精确地表征土壤有机物污染状况;青菜各部位对荧蒽的吸收累积都随土壤中荧蒽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累积强度根>茎>叶;通过拟合“浓度-产量”效应方程,得知青菜地上部减产10%时,黄棕壤和潮土中荧蒽的临界含量分别是16.17mg·kg-1和2.43mg·kg-1。(2)以蚯蚓(Eisenia foetida)作为指示生物,采用土壤接触法,研究荧蒽对蚯蚓的单一急性毒性。比较分析不同污染浓度对蚯蚓的单一急性毒性症状及剂量—生长抑制率曲线关系,为进一步确定荧蒽的土壤毒理诊断提供实验依据。土壤中荧蒽浓度和蚯蚓的生长抑制率呈显著“剂量-效应”关系,通过多项式拟合,找出了土壤荧蒽浓度和蚯蚓生长抑制率之间的回归关系,以蚯蚓生长抑制率达到15%时土壤荧蒽浓度为临界浓度。作用时间越长,临界浓度越低;相同作用时间内,荧蒽在黄棕壤中的临界浓度高。以培养14d后荧蒽浓度与蚯蚓生长抑制率之间的“剂量-效应”拟合方程,以蚯蚓生长抑制率达到15%时土壤荧蒽浓度为临界浓度,黄棕壤和潮土中荧蒽的临界含量分别是9.26mg·kg-1和11.53mg·kg-1。(3)选用两种水解酶(脲酶、蔗糖酶)和一种氧化还原酶(过氧化氢酶)作为指示指标,通过测定土壤酶活性在不同接触时间、不同污染物浓度作用下的变化,探讨多环芳烃浓度和作用时间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模型,为把土壤酶活性作为表征环境质量的一项生态毒理指标提供理论依据。酶活性高低与土壤理化性质有关。随着荧蒽污染浓度的变化,黄棕壤和潮土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都受到显著影响。荧蒽浓度越高,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越低,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荧蒽浓度增加而增加。
其他文献
传统教学严重导致了学生学习效率低、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为了打破这一局面,清华大学"学堂在线"推出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将手机转变成了学习工具。将
<正>在一般情况下,PVDF压电膜生产厂家给的压电膜使用温度为70℃-80℃以下。常温下PVDF膜的性能是很稳定的,那么,在常温到70℃这个区间,或在高温下,PVDF膜的性能会不会很稳定
会议
介绍了压电和热释电聚合物的发展简史 ,探讨了PVDF(聚偏氟乙烯 )的组成、结构及压电和热释电性能 .研究了压电和热释电聚合物PVDF膜的制备及其应用 .并简要讨论了压电和热释
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诞生了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文章对雨课堂进行概述后,从"课前-课上-课后"三个方面介绍了其主要功能,并提出教师使用雨课堂进行教
目的探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妇产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公共卫生学校2018届护理中专2个平行班共68名学生,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智能小车对于丰富人们的生活和扩展人们的业务能力具有极大意义。本文基于Android手机APP,设计了一套智能小车控制系统。借助WIFI信号,可实现对智能小车的行驶与传感器的控制
<正>目的了解首都大学生对精神卫生知晓率和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描述理科和医科学生两者间的差异及分析其原因,为今后有针对性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提供参考依据。对象和方法采用方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