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表沉降已经成为煤炭开采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地表沉降造成的生态破坏不仅发生在开采区上覆土地,同样会影响周围城镇地表的稳定性,地表沉降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产及生活安全,因此探究适合矿区的一种高效率、高精度、低成本沉降监测方法具有重大意义。相比传统地面沉降监测方法,D-InSAR技术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的、大范围、低成本、高精度的地表形变监测能力,理论上,D-InSAR技术监测精度达到毫米级,已经成为监测地表形变的重要技术手段。论文基于新一代雷达卫星干涉数据(Radarsat-2),探讨研究了平朔矿区沉降监测的可行性,并应用时序InSAR(SBAS-InSAR)对平朔矿区周围城镇地表沉降监测做了试验研究,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分析了国内外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研究现状,对当前国内外干涉数据源进行了总结,详细分析了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并对干涉相位组成及D-InSAR监测形变灵敏度进行了研究分析。(2)对D-InSAR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进行了分析,并以平朔矿区为研究区域,应用D-InSAR技术,基于短基线原则选择了5对干涉对,通过干涉处理,最终获取了研究区沉降图,并结合GIS对沉降结果进行了时空演化分析,宏观上,从沉降结果图上可观测到三个大的沉降区域,其中两处分别对应了安太堡露天煤矿和安家岭露天煤矿,与沉降主要分布在开采区的结论一致;在沉降中心附近分别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做了剖面曲线图,通过沉降中心附近剖面曲线图定量分析得出,沉降值大小由沉降中心向外逐渐减小,形成以最大沉降值点为中心的沉降漏斗;分析得出另一处大的沉降是由滑坡塌陷造成,并分析了发生滑坡塌陷的可能原因。(3)分析了传统D-InSAR技术局限性,探讨基于少量研究数据的时序InSAR技术(SBAS-InSAR)的可行性。首先分析了永久散射体法(PS-InSAR)和短基线集法(SBAS-InSAR)工作原理方法,并比较了两者优缺点;然后基于SBAS-InSAR技术,以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为主要研究区,共组合了15对干涉对,结合SARscape软件进行SBAS处理,获得了研究区平均沉降速率图,个别区域沉降速率达到70mm/a,并对4个重点研究区域进行了时序形变分析,验证了SBAS技术在较少数据情况下依然可以进行时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