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重庆市北碚缙云山与北碚城区之间的山地近郊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景观生态学、流域生态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并利用Google earth、Auto CAD、Photoshop、Arc GIS等软件进行分析;首先,根据景观要素的分类,并结合研究区域内的实际情况,研究了区域内的景观要素随地形的组成和分布情况,主要包括不同景观类型在不同高程和不同坡度下的组成与分布特点,并对2007、2012、2017年区域内景观的变化特征做了动态分析;其次,从总体和各个小流域两个尺度对研究区域的景观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景观连接度、破碎化程度以及生物多样性等一系列景观格局问题;第三,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功能评价体系对区域内总体和各个小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价;最后,根据前文的分析和研究,总结研究区域内存在的主要景观生态问题,基于对乡村景观保护的原则,并结合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从生态效益最优、经济效益最优、综合效益最优三种模式对研究区域的景观结构进行了探讨及优化模拟。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区域景观由居住及交通用地、耕地、园地、水域、灌草丛、裸地、林地七个景观类型组成。区域内主要景观类型为林地,面积为2081.55ha,约占整个区域面积的83.06%,以针阔叶混交林为主;其次为居住及交通用地和耕地,其面积分别为192.55ha、186.55ha,约占整个区域面积的7.7%、7.6%,耕地以旱地较多,水田较少;园地只有16.66ha,建设力度不够;水域仅有1.98ha;总体来说,景观格局多样性水平相对较低,优势度和镶嵌度较高。(2)地形对景观要素组成与分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程和坡度上。高程对景观要素组成的影响表现在:250m以下的区域以林地和居住及交通用地为主,其他类型分布较少,居住类型主要为别墅群;250-400m的较低海拔区域景观类型分布较为丰富,也以林地、居住及交通用地和耕地为主,水域也在此区域内;400-550m的中海拔区域,林地仍占主要地位,其他景观要素呈减少趋势;550-700m的较高海拔区域内,主要为林地和较少的居住及建设用地,其他景观类型不足1%;在700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林地持续增加,达到最大值。坡度对景观要素组成的影响表现在:0-5°的平地区域以林地和居住及交通用地,其他景观要素均有分布,此坡度段景观类型较为丰富;5-15°的缓坡所占比例最大,在此坡度段园地、耕地、水域达到最大值;15-25°的中坡以林地和旱地为主,其他要素的分布均有所减少;25°以上的陡坡及急陡坡以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为主,有少量的坡耕地,几乎没有其他景观要素分布。(3)研究区域内总体景观格局由于部分区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而受到较为明显的人为干扰,而出现景观连接度降低、破碎化程度增加,多样性水平降低等一系列景观格局问题。从流域的角度来看,由于部分小流域区域存在较大的人为干扰,要素间连接度较低,从而使得景观整体较为零散,进而呈现出一定的破碎化现象,不利于物质交换与各类生态流的顺利流动。(4)研究区域2007、2012、2017年景观整体动态度呈增加趋势,尤其2012-2017年景观变化剧烈,土地流转频繁。在各景观类型中,林地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斑块数量增加,景观分割度总体表现为下降趋势,连接性有所增强,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降低,耕地虽然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但总体面积变化不明显,其斑块数目、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均表现出波动性上升,但其连接性持续下降,景观分割度持续上升,破碎化程度增加,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对耕地的干扰作用;居住及交通用地变化较为明显,远高于其他景观类型,表现为波动性增加,特别是2012-2013年间北碚区登山游步道的修建,使这一景观类型快速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对自然水系一定程度上的保护。(5)在城市化进程中,由于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以及果业种植、乡村旅游的发展,2007-2017年间研究区域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波动性减少,其总价值减少了1.76*10~6元。各小流域中,小流域5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较高,具有较高效益,小流域2、6、10中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较低。(6)研究区主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部分土地利用的不合理开发建设;景观空间结构布局的不合理;居住区较为集中,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不当,缺乏排水设施等。根据区域存在的一系列景观生态问题,基于景观生态安全的角度将研究区域发展目标分为生态效益最优、经济效益最优、综合效益最优三种模式,并根据不同发展目标进行优化模拟。在生态效益优先模式下,区域内耕地/林地比例为0.029;在经济效益优先模式下,耕地/林地比例为27.7;在综合效益优先模式下,耕地/林地比例为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