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土地征收补偿问题研究

来源 :辽宁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liuxi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马克思地租理论和产权理论出发,通过分析农村土地的产权主体,包括所有权主体、承包权和经营权主体、使用权主体等,进而指出了土地征收中产生的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受益主体。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论文的框架和创新成果。第二部分是国内外文献综述,这部分综述了国内和国外关于土地征收的相关文献,并总结了各方观点。第三部分是本文的理论分析。根据产权理论,产权就是使自己或他人受益的权利,那么土地产权的拥有者就可以凭借土地受益。而通过土地受益的途径就是获得土地的地租。根据马克思地租理论,土地的绝对地租是由于土地所有权的垄断,因此,拥有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在征地的过程中就应获得土地的绝对地租。我国的土地分为国有土地和农村集体所有土地,土地的所有者分别是国家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它们分别享有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绝对地租。集体组织里的农民作为土地的承包者和经营者,享有土地的使用权,因此,应获得土地的级差地租。本文第四部分回顾了我国的征地制度。包括土地制度和征地制度的历史演变,征地的审批制度、征地的补偿制度、征地的纠纷解决等。第五部分分析了我国农地征收补偿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征地受益主体不够明确、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方式单一、违规操作等。本文最后一部分基于前一章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明确农地产权与征地补偿的受益主体,确定合理的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土地征收补偿的法律法规,明确地方政府在征地过程中的权力范围,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再就业、医疗和养老,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等。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是事关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百年大计。因此,正确处理在征地过程中各产权主体的收益分配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编程人生》一书是作者Peter Seibel对15位世界级编程大师近80个小时访谈的精华笔录,讲述了这15位业界传奇人物的人生历程,以及他们对信息技术领域各种问题的所思、所想。毫无
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中,学校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逐渐把丰富多样的教学工具应用到课堂中,其中多媒体技术作为教
在集中供热系统中,采暖热水由水力管网输送到各个换热站,再由换热站换热后,把热能输送到各个热用户,换热站的平稳、节能运行在供热中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哈尔滨原马家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