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CR-39固体径迹探测器对400 A MeV20Ne束流与C、Al及CH2靶作用弹核碎裂电荷变化反应总截面、弹核碎片产生的分截面、弹核散射角、弹核碎片的发射角及横向动量分布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将总截面实验结果与Bradt-Peter半经验公式、NUCFRAG2和PHITS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理论模型及其它实验结果一致,弹核碎片产生分截面表现出明显的奇偶效应。还发现,对于相同的靶,弹核的散射角平均值小于碎片的发射角平均值,且散射角的分布宽度小于碎片发射角的分布宽度;碎片角分布的平均值和宽度随着弹核碎片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每核子的平均横向动量随着碎片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弹核碎片的横向动量平方积累分布可以用单一的瑞利分布很好地进行拟合。从横向动量平方的积累分布中得出弹核碎片发射源的温度参数,随着弹核碎片大小的增大,温度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