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探讨实用、客观、量化的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实验室指标。(2)从检验医学角度对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肾虚证“证”的实质进行探索性研究。研究方法:(1)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40例正常健康人来自我院体检者,30例典型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肾虚证(或以肾虚证为主证)患者来源于我院门诊患者。空腹采集血清样本,同时检测三碘甲状腺氨酸(TT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皮质醇(COR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睾酮(TESTO)、雌二醇(E2)、泌乳素(PRL)、孕酮(PRO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血清补体C3(C3)、总补体溶血活性(CH50)、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醛固酮(ALD)、血清总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等指标,观察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患者各类检验指标的变化情况。(2)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70%样本(健康对照组28例与更年期综合征肾虚组23例)进行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与检验指标间的逐步判别分析,建立判别方程,30%样本(健康对照组12例与更年期综合征肾虚组7例)用于判别方程的交叉验证。研究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患者血清中CORT、TESTO、E2、TT3、FT3、FT4、TSH、C3、CH50、ALP和BGP显著下降(P<0.01或P<0.05),而FSH、LH和ACE浓度显著升高(P<0.01或P<0.05)。(2)对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判别能力较强的7个检验指标依次为CH50、PROG、TSH、TEST、BGP、CORT和C3。(3)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与检验指标间的判别方程为:Y0=-51.932+0.666 CH50-0.332PROG+2.113TSH+15.295TEST+1.569BGP+0.026CORT+24.705 C3, Yl=-25.904-0.468CH50+0.002PROG+0.182TSH+9.690 TEST+1.015BGP+ 0.016CORT+33.581 C3(Y0=对照组,Y1=肾虚组)。(4)对已建立的判别方程进行验证发现51例建模数据(健康对照组28例与更年期综合征肾虚组23例)判别结果100%正确;19例交叉验证数据(健康对照组12例与更年期综合征肾虚组7例)有17例得到正确划分,有两例被错误判别,其中一例健康对照被错误判别为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患者,一例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患者被错误判别为健康对照者。判别方程对未知患者证型判断的镇南关确率达到89.5%,判断的错误率为10.5%。研究结论:(1)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肾虚证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免疫功能以及骨形成检验指标有密切相关性。其中对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靶腺轴的抑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补体功能的减弱;对骨代谢方面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骨形成速率的减慢;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还不太明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2)本实验中97.5%的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患者血清CH50低于参考区间下限,97.5%的健康对照者血清CH50在正常参考区间内,提示CH50对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3)在已检测的20个指标中有7个指标对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的判别能力较强,按照其判别能力从强到弱排列分别为CH50、PROG、TSH、TEST、BGP、CORT和C3。这七个指标中CH50、C3为补功能指标,PROG、TSH、TEST、CORT为激素指标,BGP为骨形成指标,提示与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关系最为密切的分别为机体的补体功能、激素分泌功能与骨形成功能,这与临床上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患者的常见症状较为吻合。(4)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与检验指标间的判别方程经过验证与实际临床上对该证型的判断符合率达到了89.5%,提示该方程具有一定的判别价值,临床上有可能运用该方程及部分检验指标进行更年期综合征肾虚证的初步判断或辅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