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关联法结合微观结构因素的土体阻尼特性研究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eduiz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体作为天然的地震缓冲介质和构筑物地基,其不同结构的阻尼特性尚需深入探究。本文研究了南昌地区位于不同深度的多种工程地基土体阻尼特性(包括粉土、粘性土、红土、淤泥土,其中粘性土细分为粉质粘土、淤泥质粉粘土和素填粘性土),不同土体原状样和重塑样之间的阻尼振幅谱变化规律。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了微观土样模具和土体专用阻尼测试盒,借助能谱元素分析仪(EDS)获得了土体试样的元素成分,分析了不同三相配合比土体的阻尼振幅特征曲线变化特性。
  创建了一套利用Matlab和ImageProPlus6.0软件编程实现的对电镜图片预处理的流程化方法,构建了系统化的图片处理命令流,命令中嵌入了多种图片处理手段和最优二值分割法(迭代法阈值分割);IPP软件则充分发挥了其快速识别提取的功能,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和工作量,同时增加了结果的可信度,准确得到微观参数。获得了不同土体微观结构图片及相应的微结构参数,并分析了原状土和重塑土微结构差异及微观参数变化规律。
  创造性地将冷冻干燥技术与电镜图片微观参数提取技术相结合,研究并获得了分析结构性土体的阻尼与其三相(固、液、气)配比关系的方法。首次成功利用灰色关联法探究了土体微观参数与其阻尼的相关性。
  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该不同土体阻尼损耗因子介于0.15—0.40之间,土体的阻尼峰多出现在振幅100um处,原状土和重塑土之间阻尼特性有明显差异,重塑样阻尼值均小于原状样,这和其土体结构性有关,通过EDS分析发现不同的矿物成分及含量也是导致差异性的原因。
  (2)不同深度土体类别不一样,其微观结构也不同,土体阻尼特性也存在明显差异,阻尼值工程应用上必须区别取值。
  (3)得到了温度、频率、振幅、土体固相含量和土体液相含量等不同因素对阻尼特性的影响主次,顺序为频率>温度>固相含量>液相含量>振幅,其中土体三相中对阻尼影响顺序为固相含量>液相含量>气相含量,其中正交试验中固相R值为0.246远大于气相的R值0.124。
  (4)得到了南昌湾里不同三相配比重塑粉土土体的阻尼特性及改善关键点,即:
  不同三相配比重塑粉土土体的阻尼振幅特性曲线均存在单个波峰的曲线形状特征,可为工程设计提供阻尼峰值利用的振幅参数合理设计参考。
  固液含量变化对三相土阻尼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单调变化规律,说明其土颗粒摩擦耗能和粘滞耗能以及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等众多因素交替影响复杂。
  当固相含量提高,需要更多一些液相含量来使固相得到同等的湿润,增加固相土体的粘滞性,从而呈现同等的阻尼峰值。从大量液固含量对阻尼的影响曲线中峰值变化的规律不明显可知,固相合适的湿润状态(摩擦耗能与粘滞耗能优化)不仅取决于液固比,还与颗粒孔隙微观结构参数相关,找到其综合参数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5)提出了三相配合系数γ(three-phase coefficient)的表达式(Vw/Vs)?1/e2,该三相系数包含了土体中不同相的参数,当土体完全饱和,γ等于孔隙比e的倒数;当土体不含水时,γ等于0。借助三相配合系数和振幅作3D图可以更直观地看出阻尼与三相配合系数的关系,但三相配合系数还不是关键综合指标参数。
  (6)得到土体中四个主要微观参数对土体阻尼的影响规律,即:EDS能谱结果显示,试样土中主要的元素组成有C、O、Mg、Al、Si、K和Fe等,除氧元素含量最大之外,非金属元素Si最多,含量为14.42%,它是二氧化硅的主要构成元素;金属元素含量最多的是Al元素,占比为7.71%,它是氧化铝的主要构成元素。
  土样的微观参数并没有随着三相配合比中某一相的增加而出现规律性变化,而是出现了跳跃性变化,反映出微观参数变化对土体阻尼变化的影响比三相配合比更相关,更能反映阻尼微观机理。
  孔隙形状系数和颗粒形状系数与土体阻尼之间存在明显的函数关系,均符合正弦函数关系,通过对颗粒或孔隙形状系数的改变可对土体阻尼进行有效的影响。而孔隙概率熵和颗粒概率熵与阻尼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较难控制,孔隙或颗粒概率熵表征了孔隙或颗粒排列的随机程度,概率熵越大,说明排列越随机,当各向同性差时,不同角度的振动会产生差异性较大的阻尼响应。
其他文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意休闲生活的发展。旅游度假村作为一种新型娱乐产业,发展极为迅速。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较大的旅游国家和客源输出国。作为一种集餐饮、住宿、购物以及体育活动等休闲娱乐场所于一体的建筑群,度假村通常远离闹区,不在市政供热范围内。因此,其能源系统不同于常规的集中供热系统,它要求结合当地可利用的能源,且不能对旅游区的环境造成影响。区域热泵供冷(热)系统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能源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积极推进多热源区域集中供热技术日趋必要。多热源区域集中供热系统有助于各热源之间优势互补,有利于整个供热系统在经济性、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益等多个方面得到提升。本文以多热源集中供热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区域集中供热系统多热源调度优化模型,并基于NSGA-Ⅱ算法和TOPSIS分析法对区域集中供热系统开展了源、网协同优化调度研究。  (1)对多热源区域集中
多能互补分布式供能系统是实现多种能源大规模应用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分布式能源系统安全、高效和绿色发展的重要选择。本文将太阳能与天然气相互结合,提出了基于低倍聚光型光伏/光热集热器与天然气耦合的冷热电多联供系统,为提高我国新能源的利用比例,并为能源结构的转型提供一些新思路。  首先,以“温度对口,能量梯级利用”的原则将低倍聚光型光伏/光热集热器与传统的基于天然气的冷热电多联产系统进行集成,并描
土遗址作为古代文化遗产的主要载体之一,具有独特的考古、历史、艺术、文化价值。近年来,我国在北方干旱环境土遗址的加固保护技术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与干旱地区土遗址相比较,南方潮湿温热环境下土遗址赋存环境更为复杂,地下土遗址考古发掘出土后,由于赋存环境温湿度、地下水环境周期性的作用,潮湿环境土遗址风化、劣化速度很快甚至消亡。工程实践及研究表明,将干旱环境土遗址加固保护技术直接应用于潮湿环境土遗址,存在一
学位
土的物理状态包括松密和软硬两种状态,其稠度或软硬状态是黏性土主要的物理状态特征,工程建设中明确土体的物理状态非常重要。对黏性土而言液塑性指数的测定将决定土体分类,并可以据此基本判断其工程性质。但基于目前《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推荐法联合液塑限测定试验存在试验误差、精度和效率等问题,因此在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92BAB206045)的研究基金资助下,以土样的界限
随着我国沿海软土地区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水泥搅拌桩作为一种软土地基加固技术被广泛采用。水泥搅拌桩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能有效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减小地基的沉降,加快地基土的固结。  目前,关于刚性荷载作用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固结以及承载力等问题研究的较多,而对柔性荷载作用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相关问题研究较为缺乏,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本文以高恩高速为依托,通过现
轮胎颗粒压实稳定土(CSSRC)是由原料土、废旧轮胎颗粒、水泥及水经充分混合搅拌后击实制成的一种密度和强度可以调节的混合土。它的压实特性、强度特性及变形特性会受到各种原材料自身物理力学性质及配比的影响。本文采用室内试验测试了各原材料对CSSRC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各组成材料对混合土强度特性及变形特性的影响机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  (1)测试了轮胎颗粒与水
TRD(Trench cutting Re-mixing Deep wall)工法型钢水泥土搅拌墙作为一种新兴的基坑围护结构形式,在国内的各类基坑工程均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其中,型钢间距和水泥掺量是影响TRD工法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力学性能的主要结构参数,直接影响墙体的应力和位移。本文以杭州市某综合管廊基坑工程为背景,根据现场的实测结果,位移、轴力等远小于报警值,说明搅拌墙围护结构的设计偏保守,可以通过
混凝土的碳化速度不仅受到温度,相对湿度和CO2浓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混凝土内部孔隙饱和度也会对其碳化速度产生影响。为了深入研究混凝土碳化速度与孔隙水饱和度的关系,本论文采用控制变量法与物理实验结合,研究了混凝土碳化速度与饱和孔隙水的关系,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  (1)研究中国、法国和欧洲三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碳化速度的影响。首先按中国、法国和欧洲三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混凝土试件进行预处理,然后对混
学位
空腹梁作为组合空腹板的重要组成单元,或单独使用的独立构件,其承载力、挠度、破坏形态等受开孔率、孔洞长高比、开孔大小、抗剪键尺寸、孔洞分布情况、设置倒角与否、倒角的形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必要通过专门的试验和理论分析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通过改变各影响因素,设计了1根实腹梁和7根空腹梁,此8根试验梁全长均为3000mm、横截面尺寸均为300×75×5×7(单位:mm),按简支梁进行承载力、挠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