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当前临床中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多数为生物合成制剂,病人容易耐受、成瘾、毒副作用较大。抑郁症的发病与慢性应激有关。海马是应激反应的高位调节中枢,对应激反应非常敏感且易损。海马齿状回区域的神经发生对于维持海马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良应激会抑制海马齿状回区域的神经发生,减少齿状回区域神经元的数目。传统中医当中虽然没有应激这一概念,但中医的藏象理论及有关情志致病的论述与现代应激理论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调肝方药是根据中医藏象理论学说“肝主疏泄”的理论所创制的一系列方药,一直被广泛地应用于情志疾病的治疗。调肝中药复方所显示出来的独有的整体调节作用,克服了生物合成制剂所固有的缺陷,具有良好的科研和开发应用前景。本研究从慢性应激时海马齿状回区域神经细胞增殖与凋亡失衡的角度,观察调肝中药复方XYS和JWSNS对慢性应激性抑郁的作用并探讨其中的一些可能机制,为今后运用中医药防治应激因素所致神经精神疾患、延缓应激衰老以及研制抗应激性损伤的中药新药提供实验基础。研究方法复制慢性应激性抑郁动物模型。与复制模型同步使用调肝中药复方逍遥散和加味四逆散干预。最后运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实验技术检测相关指标的变化,观察调肝方药对慢性应激性抑郁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1、复制和验证慢性温和应激模型;2、观察糖水偏爱度和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3、取各实验组大鼠脑部冰冻切片:使用荧光标记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齿状回区域神经元特异核蛋白(NeuN)、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表达水平;使用DNA片段化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海马齿状回区域细胞的调亡水平;使用荧光标记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齿状回区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水平;使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海马齿状回区域BDNF mRNA表达水平;使用荧光标记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齿状回区域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水平;使用荧光标记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海马齿状回区域N-甲基-D-天冬氨酸1型受体(NMDA R1)表达水平。研究结果1、调肝方药治疗组强迫游泳的平均不动时间短于模型组(调肝1组P<0.01,调肝2组P<0.05)。2、调肝方药组NeuN标记平均荧光强度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和西药组(P<0.01)。3、调肝方药组BrdU标记的平均荧光强度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调肝方药组BrdU-NeuN联合标记的平均荧光强度值与BrdU标记的平均荧光强度值的比值低于模型组(P<0.01)4、调肝方药组凋亡细胞调亡标记的平均荧光强度值与总细胞DAPI标记的平均荧光强度值的比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5、调肝方药组BDNF平均荧光强度值高于模型组(P<0.05)。6、调肝方药组BDNF mRNA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7、调肝方药组pCREB的平均荧光强度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8、调肝方药组NMDA R1的平均荧光强度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研究结论1、慢性应激可以引起海马DG区域细胞增殖的减少和凋亡的增多,使DG区域神经元的数量下降,即可以抑制DG区域的神经发生。2、调肝方药能够通过促进慢性应激条件下海马DG区域神经细胞的增殖、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增加DG区域神经元的数目来发挥抗慢性应激性抑郁的作用。3、调肝方药能够通过上调慢性应激条件下海马DG区域pCREB - BDNF mRNA -BDNF的表达、下调NMDA R1的表达,来对抗慢性应激引起的DG区域神经发生受抑制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