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的中医证型研究目的:通过分析90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RRD围手术期各中医证型的分布情况及中医证型变化特点,从而为中医药治疗RRD提供临床参考。方法:筛选2006年7月份—2007年12月份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RRD的患者90例,分别记录年龄,性别,眼别,病程,有无眼外伤史,屈光状态,裂孔数目、形态、位置,视网膜脱离范围,玻璃体混浊程度,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分级,手术疗效等内容,对患者术前、术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分析其术前、术后中医证型特点及变化原因。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0例RRD患者中,术前分为脾虚湿泛型42例,占46.7%,肝肾阴虚型35例,占38.9%,脉络瘀滞型13例,占14.4%;术后分为肝热上扰型11例,占12.2%,脾虚湿泛型12例,占13.3%,肝肾阴虚型29例,占32.2%,痰瘀互结型38例,占42.3%。2.年龄,性别,视网膜裂孔数目、位置及视网膜脱离范围,玻璃体混浊程度分级,PVR分级、术前术后视力等在RRD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眼别,病程,屈光状态等在RRD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RRD患者术前分为脾虚湿泛、脉络瘀滞、肝肾阴虚三型,其中以脾虚湿泛型为主,其次为肝肾阴虚及脉络瘀滞型。2.RRD患者术后分为肝热上扰、脾虚湿泛、肝肾阴虚、痰瘀互结四型,其中以痰瘀互结型为主,其次为肝肾阴虚、脾虚湿泛、肝热上扰型。3.RRD复位术后视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但手术创伤是RRD术前、术后中医证型发生变化的关键。第二部分:化瘀散结片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术后葡萄膜炎的干预作用目的:观察化瘀散结片治疗RRD复位术后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防治RRD术后PVR的发生发展提供临床参考。方法:筛选2006年7月份—2007年12月份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RRD并行复位术成功的患者90例(92只眼),随机分为三组,组1、组2、组3,每组30例,经常规静滴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后,于术后第5天开始分别给予醋酸泼尼松片(组1)、化瘀散结片(组2)、醋酸泼尼松片+化瘀散结片(组3)按要求治疗30天,分别于治疗开始后每周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记录术眼视力、前房炎症反应、玻璃体混浊及PVR分级等情况,以观察其对术后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经观察治疗30日后三组均能促进玻璃体混浊的吸收,三组玻璃体混浊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泼尼松片+化瘀散结片组明显优于其它两组,并对痰瘀互结证型的疗效优于其它三种证型,泼尼松片组与化瘀散结片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观察治疗30日后三组PVR情况和视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改善程度不大,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散结片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具有减轻玻璃体混浊、促进视功能恢复的作用,表明化瘀散结片对RRD术后葡萄膜炎具有干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