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活动首先是作为社会要素的一部分而存在的。随着世界范围内社会变革和教育变革的深入,作为教育学科群中具有本体论和方法论双重意义的核心学科之一的教育哲学需要对此作出合理回应。
传统的理性主义教育哲学观曾经对教育学的发展和教育学科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社会变革和教育变革的深入,传统的理性主义教育哲学观在诸方面日益凸显出其理论解读意义模糊和实践指导功能弱化的尴尬境地。在社会日益多元,教育学越来越强调回归生活世界与生命本质的前提下,由其引导下的唯理性教育模式也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它把传授理性知识,发展理性能力作为教育的唯一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重认知轻情感,重知识轻经验,重理论轻实践,重因循轻突破,重权威轻民主,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动,重科学程序轻灵活变通,无限地抬升和夸大理性,压抑和贬低非理性,致使现代社会出现了人际关系淡薄、道德滑坡、信仰危机以及心理失衡等一系列的“人性危机”现象,都是由于教育活动中强调理性能力的过度发展,忽视了人的情感、意志、信念、信仰、欲望等非理性因素的需要造成的。
另一方面,发端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进而影响全世界的实用主义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哲学、心理学、科学等领域,而且还被引入到社会生活、道德、教育等各个方面。纵观实用主义发展进程,综其理论架构和思想内涵,可以明晰出实用主义仍不失为具有高度合理性的哲学精神之一,而决不能被生硬的表述或贬低为盎格鲁—撒克逊哲学,或功利主义哲学思潮。实用主义重实践、重效用、重改造的开放态度,正好顺应了当今世界已经变化了的新的现实需要和时代精神要求。与此相关,对比理性主义教育哲学观对新的时代精神和教育精神的不适应和由此出现的种种弊端,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观则显示出强大的社会和教育优化、改造功能。
本研究在教育哲学的理论视阈和体系流变下,试图对当前的社会变革和教育变革做出教育哲学发展趋向的合理回应。论文以理性主义教育哲学观和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观为研究客体,以二者的比较分析为研究主旨,以促发教育哲学由理性主义话语向实用主义话语的合理转向为研究方向,进而指出教育哲学应切合社会发展和教育变革的诉求,适时适度的走向以实用主义为理论支撑的教育哲学新图景。
本论文包括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教育哲学嬗变的相关考查。首先是对教育哲学的历史考查,分为西方教育哲学部分和中国教育哲学部分,其中西方教育哲学部分又细化为“主义”教育哲学、“分析”教育哲学和“情境”教育哲学三个阶段。中国教育哲学部分细化为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杜威实验主义教育哲学的引入与研究、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三个阶段。其次,是对教育哲学的现实考查,包括教育哲学研究的现实特征和当前教育哲学研究的不足和缺失两部分。在教育哲学研究的现实特征部分主要从研究对象:教育哲学学科体系的重建;研究方法:教育哲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研究领域:教育哲学研究的拓展等三个维度展开论述。在当前教育哲学研究的不足和缺失部分主要从研究立场的偏离、话语表达的玄涩、实践指导的弱化等维度展开论述。
第二部分:是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演变及其哲学精神的相关考查。分为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两大部分。理性主义部分主要从古希腊时期的理性主义、中世纪及近代哲学的理性主义、德国古典哲学的理性主义等三个阶段进行考查。实用主义部分主要从经典的实用主义和新实用主义两个阶段进行考查。这一部分的重点在于对二者历史演变的考查的基础上的其基本哲学精神的抽取和提炼。
第三部分:是理性主义教育哲学观和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观的比较分析。本部分主要从本体论(或世界观)、认识论(或真理观)、方法论和道德论(或价值观)等四个研究视角进行二者的比较分析。首先,在本体论的视角,由理性主义教育哲学观的确定的存在同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观的不确定的现实的比较分析展开论述。其次,在认识论视角,由理性主义教育哲学观的推理的有效性同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观的实用的确定性的比较分析展开论述。再次,在方法论视角,由理性主义教育哲学观的未具体化的理性同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观的具体化的合理性的比较分析展开论述。最后,在道德论视角,由理性主义教育哲学观的合理性的共识同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观的合理性的异议的比较分析展开论述。
第四部分:是教育哲学合理转向的解读。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对传统理性主义教育哲学话语的批判与消解。主要从重认知轻情感、重知识轻经验等维度展开论述。其次是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话语的诠释的相关论述,主要从个体人格的动态完善与健全、社会民主秩序的生成、生活世界本真意义的还原等维度展开论述。最后,是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话语的终极关怀——教育生活的呈现的相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