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教化是《理想国》与《乌托邦》中涉及的重要问题。“教化”这一核心概念包含了“教”与“化”两个方面(理想国的建构偏向于前者,乌托邦的形成有赖于后者),但以往学界并未对这两方面给予辨析。因而,立足于“教”、“化”差异性的分析研究,不仅有利于全面把握柏拉图与莫尔的政治哲学思想,更能深刻说明《理想国》所代表的王主政治注重构建上层的建筑而《乌托邦》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更多是对全体公民的关注。对公民教化差异性的具体展开,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就教化对象而言,《理想国》中的教化只针对国家精英,即哲学王和护卫者,这与其“各司其职”的正义原则相吻合。与《理想国》相反,《乌托邦》的教化针对全体公民,这与其“公有制"的治国理念相契合。就教化目的而言,《理想国》中教化的目的是为了筛选哲学王。柏拉图认为只有哲学家成为国家的王,或者统治者能严肃认真地追求智慧,使政治权利和聪明才智合二为一,才能形成正义和善的国家。因此,《理想国》的教化是柏拉图哲学的治国手段。《乌托邦》中教化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国家各行各业的从业者,莫尔重视劳动教育,重视国家公民的生活状态。因此,公民的幸福是乌托邦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教化内容而言,教化包含教育和化育两个方面。《理想国》侧重教育,而《乌托邦》相对侧重化育。柏拉图规定的教育内容包括诗歌、音乐、数学几何和哲学,同时也规定了教育的步骤。《乌托邦》中不仅涉及教育,包括劳动教育、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且更加重视的是化育,德性化育是《乌托邦》中教化的主题,体现在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比研究两部哲学著作中公民教化的差异性,一方面,对两部著作中的教化有了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对《理想国》中的教化有了清晰的界定;另一方面,透过公民教化的差异性,可以看出在不同历史时期哲学家对理想政体构建的具体要求不同,在理想政体中实行的教化内容就是其哲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同时,也说明了教化是维系理想政治发展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