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西宾阳彩架是一种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民间文化艺术。这一民俗文化以其巧妙的力学平衡的展演仪式,将民间戏剧、音乐、舞蹈、民间雕塑、绘画等文化因素融于一体,承载着深厚的文化积淀。百余年来,在广西宾阳滨州古镇生生不息,成为当地民众生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宾阳彩架,旨在通过对彩架艺术的起源、发展、演变及其模式的关注,挖掘这一文化艺术在当今科技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依然能够存在的意义、价值及其社会功能。在具体的研究中,综合运用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对这一文化事象进行深描和分析。在研究方法上,文献搜集和田野调查相结合,尝试性地梳理和分析了宾阳彩架的引进、发展和演变轨迹。通过实地调研与相关资料查阅得知,宾阳彩架是在清朝同治年间由广东佛山传入的。在传入初期,彩架就与当地的八音、舞狮和舞龙等民间艺术活动融合在了一起。彩架作为一种民间技艺活动,在重要的传统节点或者大型的喜庆活动期间,常会有较为隆重的巡游展演,在春节期间尤为突出。宾阳彩架在其社会功能方面,包含了文化传承功能、心理调节功能和族群维系功能。通过对其文化价值与社会功能的分析有助于对宾阳当地民俗文化的研究,对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也有推动作用与参考价值。作为自治区级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宾阳彩架艺术承载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与理想追求,是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更好地保护与合理的发展这一民间艺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须以“注重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宣传力度,增强文化自觉意识”、“培养传承人,注入新血液”三方面的措施,保护、传承、发展宾阳彩架艺术,实现科学的、合理的地方文化发展目标,增强民族团结意识,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