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史上,文学的乡村叙事无疑是近百年来中国主流文学中成就最高的题材领域之一。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文化语境的变迁,乡村文学亦悄然发生着变化,且在不同时期,其叙事方式和主题内涵也有着不同的表现。进入新时期以来,以“7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作家群开始逐渐步入到对乡村的书写当中。与前几代作家相比,“70后”作家多以城市和自我生活为创作背景,对乡村生活的描写明显减少,虽然乡村小说创作数量不多,却也呈现出独特的个性,他们以细腻的笔触与情感体验,在追忆往昔与返乡观察的基础上,记录了当下真实的乡村生态。其中既有“70后”作家们独特的时代体验、叙事风格与创作趋向,还隐含着他们独立的价值观念与情感认同。论文主要从作家的身份立场、审美视角及叙事策略等角度对“70后”作家的乡村小说进行考察,概括总结出目前的乡村小说创作主要呈现出三类叙述特点:第一种是以鲁敏、艾玛为代表对乡村日常生活状态的重新书写,在恬淡的诗意中赞颂乡村世界,传递苍凉之下的温情,讴歌纯洁的人性,试图唱起沉睡乡村的田园牧歌;第二种是以魏微、徐则臣为代表的书写漂泊于城市和乡村之间始终归乡无望的群体,既回不去故乡也走不出异乡,在无根的乡村与都市的边缘不断挣扎徘徊,进而表达在由村进城这一身份转变中产生的尴尬与焦虑;第三种是以刘玉栋、叶炜、李骏虎为代表书写在经历了商业浪潮席卷后逐渐嬗变的乡村,揭露转型后的乡村伦理道德冲突,通过对往昔乡村风情的怀恋进而展开对当下现实乡村的批判。这三种创作主线,融合着作家各自的成长经历与思维线索,从纯粹书写古风淳朴的乡村生活,到回不去与走不出的现实困境,再到大背景下故乡的日渐失语,展现的不仅是“70后”作家的乡村叙述范式,更是夹杂着隔阂、陌生与无奈的归乡牵绊与乡村凋零、故乡沦陷、灵魂无处安放的时代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