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黄鱼(Pseudosciaenacrocea,Richardson)是我国东海重要的养殖经济鱼种,2010年的年产量在海水养殖鱼类中排名第二,是我国六大优势出口水产品之一。
本文对目前大黄鱼养殖产业中存在的种质、养殖、饲料、水质及病害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重点研究了在大黄鱼养殖过程中危害最大的“刺激隐核虫白点病”,探讨了其病原、流行特性及控制措施等。
主要成果如下:
1、刺激隐核虫的鉴定
于2011年6月初从福鼎市八尺门大黄鱼养殖网箱采集寄生虫株,通过形态学初步鉴定为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irritans)。提取寄生虫DNA,扩增ITS序列并测序,用CLUSTAL-X软件编辑、校对和排序,以淡水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的同源序列(GenBank登录号:DQ270015)作为外类群,利用MEGA软件,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构建系统发育树,重复抽样(Bootstrap)1000次评估系统树的可靠性。结果显示,分离虫株先与中国南海刺激隐核虫虫株聚合在一起,后与台湾、澳大利亚南部、以色列和美国刺激隐核虫虫株聚合在一起,并相对于淡水小瓜虫独立分支。结果表明所取样品为刺激隐核虫,该虫株表现出具适应高温的特性。
2、刺激隐核虫生活史
成功进行了刺激隐核虫传代培养,对其生活史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阐明了该虫滋养体从宿主上脱落、包囊前体外膜逐渐变化,形成包囊壁及包囊发育阶段内部变化等过程。
3、刺激隐核虫的药物防治实验
分别使用急性毒性试验(acutetoxicityassay)、阻动试验(immobilizationassay),探讨了冰醋酸、福尔马林、醋酸铜对大黄鱼幼鱼的安全性及对刺激隐核虫幼虫、包囊的杀灭效果。结果显示:以100mg/L冰醋酸处理幼鱼8h或150mg/L处理2h,均能有效杀灭刺激隐核虫幼虫而不对大黄鱼幼鱼造成伤害;使用福尔马林以30、50、100mg/L的量分别处理4、1、0.5h也能起到同样的杀灭效果。值得指出的是,醋酸铜对大黄鱼的刺激作用高于刺激隐核虫,故不适合治疗大黄鱼幼鱼感染的“白点病”。
本文为刺激隐核虫鉴定及生活史研究提供新的参考依据,探讨了冰醋酸、福尔马林、醋酸铜三种药物防治白点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刺激隐核虫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新的渔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