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计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中起着“免疫系统”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监督权力的运行。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众民主意识的增强,公众对权力运行的监督逐渐向对权力运行和对行政效率效果的监督发展,政府绩效审计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对审计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绩效审计在西方国家开展较早,目前已比较完善,政府绩效审计报告在国家、社会和普通民众层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于衡量行政效率、评价服务绩效有着较权威的地位。政府绩效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且发展缓慢,国家审计署早在1999年就提到了绩效审计的问题,要求在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时候关注绩效性问题;2003年又提出从传统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转变为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审计并重;2008年将全面推进绩效审计、提高社会财富和公共资源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作为首要任务;2011年指出要全面推进绩效审计;2014年指出把绩效审计理论贯穿审计工作始终。几年来,绩效审计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在全国范围内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模式,一些发达地区和审计力量较雄厚的地区开展的绩效性审计较多,也是自己进行摸索。基层机关绩效审计相对较少。正镶白旗的政府绩效审计自2008年开始引入到传统审计项目中,只是作为审计中的一个元素出现,并没有发挥独立的、特别有价值的意义。但是2008年至2014年的7年间,绩效审计从未独立开展。在政府绩效审计越来越重要、审计署一再倡导开展绩效审计的大背景下,正镶白旗的政府绩效审计却迟迟得不到全面展开,是什么制约着正镶白旗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呢?本文首先阐述了政府绩效审计的意义,接着介绍了政府绩效审计的产生,包括对澳大利亚政府绩效审计演进过程的介绍和我国审计署倡导绩效审计发展的过程的介绍,明确了政府绩效审计的定义。在大量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正镶白旗政府绩效审计的现状,深入分析了制约正镶白旗政府绩效审计的主要因素:思想观念上存在局限性;审计软实力方面难以适应绩效审计的要求;绩效审计风险防范薄弱;绩效审计结果和评价基本上处于被忽视状态。并结合国内外政府绩效审计案例特色,提出了推动正镶白旗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营造良好的思想意识和实务操作氛围;建设一支人才充沛、实力强大的审计队伍;力求审计评价审慎恰当、客观公正;完善成果转化途径,发挥绩效审计作用;建立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推动实践发展。希望有助于政府绩效审计在正镶白旗的应用和普及,有利于提高正镶白旗政府的行政效率、改善公共资源和资金的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