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话剧中,很少有剧本的内容不涉及家庭,而剧本创作主题却未必都以家庭为主。因此,本文将家庭题材话剧的取材范围限定在场景设定在家里,以反映家庭生活、展开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由家庭这一侧面折射出不同社会生活、政治、文化为主题的原创剧本为主要来源,从1919年胡适的《终身大事》到四十年代杨绛的《弄真成假》。选取时间、空间和物象这三个层面,研究家庭题材话剧场景的戏剧冲突设置,针对剧本展开分析。第一章通过对年代、季节、夜与团圆之日等具体时间场景的分析,探索了时间场景的历史意义、自然寓意和文化隐喻,解析了包含其中的家庭矛盾冲突。现代早期家庭题材话剧的热点在于反映打破封建传统的陈规旧俗,追求婚恋自由和个性解放。从1927年开始,随着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日趋激化,政治元素逐渐融入到剧本的创作中,家庭的矛盾冲突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纠葛在一起,呈现出家庭命运与国家存亡相关联的趋势。“九一八”事变日军侵略东北的史实也成为家庭题材话剧的创作热点。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具有政治宣化功能的剧作成为主流,家庭矛盾冲突作为次要戏剧冲突浅于表现。四季作为时间场景的自然表现,烘托了戏剧冲突的氛围。将季节天气的情绪与剧中人物的情绪相关联,呈现了家庭冷暖,奠定了家庭题材话剧的感情基调。在现代家庭题材话剧中,对于夜和团圆之日的时间表述占有一定比重。在以夜为时间背景的剧本中,多暗藏着充满躁动和悲凉气息的戏剧冲突。在团圆之日的时间表述下,家庭往往以家庭成员的离散、家庭团圆精神实质的破灭作为戏剧冲突的表现,使悲剧氛围笼罩的家庭碎梦更显张力。第二章从地域空间、政治空间、心理空间以及房间这四个方面入手,探析空间场景中的戏剧冲突设置。家庭题材话剧中的人物有一定的生活空间,这也是家庭场景建构的主要内容。按照地域空间的社会性质,将场景划分为城市空间、乡村空间和城镇空间。其中城市空间和乡村空间是家庭场景表现的主要内容,而城镇空间则表现较少。在政治空间中的特殊家庭,自身的命运与国家的存亡逐渐联系在了一起。在工人阶级反抗的政治空间,以摆脱黑暗统治的压迫来获取自身的独立解放;在沦陷的政治空间,家庭成员的矛盾演变为敌我阶级的矛盾,对家庭权威的反抗演变为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过程;在民族解放的进步地区,家庭的主要矛盾冲突被渲染为以家庭亲伦的舍弃来换取民族解放的胜利,以此来坚定民族解放的信心,鼓励广大人民群众舍弃家庭小我完成全中国的解放。心理空间就如同沉重的枷锁,既禁锢着人们的内心,又勾起了人们挣脱枷锁的强烈欲望。这两股相反的力量牵引着人们的思想,支配着人们的行动,将矛盾刻画的淋漓尽致,具有象征性的意味,作为剧中人物重要的心理支撑表现了戏剧冲突。通过对具有不同功能意义房间秘密的追寻,得知了家庭中发生了怎样的矛盾纠葛。人们在私密的家庭空间中吐露内心的真实,通过房间的揭秘还原当时社会生活原貌以及人们的精神情感状态,将戏剧冲突借由房间的释义引向高潮。第三章主要探析物象当中的戏剧冲突设置。家庭题材话剧中的物象既可以是直观展现于观众面前的道具,也可以是未曾谋面的,由剧中人言说或者剧情所透露的想象之物。物象在剧中反复的出现,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作为一个焦点展现了戏剧冲突,给读者和观众留下了一定的印象及想象空间。以婚恋为主题的物象或展示争取婚恋自由的抗争与徘徊、或展示以爱之名的骗局、或展示以战争为名下的爱情,并作为家庭题材话剧的焦点展现了戏剧冲突。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社会现实的巨变,使家庭的主要矛盾从家庭对于家庭个体的禁锢逐渐转向了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冲突。这些家庭的主要矛盾冲突被寄予物象中进行表达,充分展现了戏剧冲突。此外,社会中的金钱罪恶也通过家庭这一载体展现出来。承载金钱罪恶的物象往往表现着生存和欲望的主题,以金钱为焦点反映着戏剧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