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并记录郑氏当归散对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中的证候学、血液流变学、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的影响,探讨其对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作用机制,从而进一步完善郑氏伤科方药体系,为其后续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打下坚实理论基础。研究方法:选取84只SPF级7周龄雄性SD大鼠,使用打击法建立SD大鼠右后肢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郑氏当归散组、七厘散组、生理盐水组,每大组包括24只实验大鼠及若干备用大鼠,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每大组的实验大鼠分为4小组,每小组6只,每组的备用大鼠和实验大鼠接受完全相同处理。造模成功后三组进行相应药物灌服。于造模后每天观察SD大鼠的一般情况,测量体重和皮温,对软组织损伤症候指数进行评分,另外造模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第12天进行损伤局部肌肉组织取材和腹主动脉血液采集,以对伤肢局部肌肉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包括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研究结果:(1)体重:各组SD大鼠体重随着时间推移均呈上升趋势,各组大鼠在各取材时相点上相比体重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2)皮温:各组SD大鼠健-患侧皮温差值随着时间推移均呈下降趋势,第1天三组间健-患侧皮温差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第3天七厘散组与生理盐水组、当归散组相比健-患侧皮温差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当归散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健-患侧皮温差显著降低(P<0.05);第7天、第12天七厘散组、当归散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健-患侧皮温差显著降低(均为P<0.05),当归散组与七厘散组相比健-患侧皮温差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3)软组织损伤症候指数:各组SD大鼠软组织损伤症候学指数随着时间推移均呈下降趋势,第1天三组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第3天七厘散组与生理盐水组、当归散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当归散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评分显著降低(P<0.05);第7天、第12天七厘散组、当归散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评分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当归散组与七厘散组相比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4)组织形态学评分:各组SD大鼠镜下组织形态学评分随着时间推移均呈下降趋势。第1天三组组间评分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第3天、第7天七厘散组与生理盐水组、当归散组相比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当归散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评分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第12天生理盐水组与七厘散组相比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归散组与生理盐水组、七厘散组相比评分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5)血液流变学:各组SD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除红细胞变形指数随时间推移均呈上升趋势外,其余指标均呈下降趋势。第1天三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第3天当归散组与七厘散组相比全血粘度低切、中切指标均显著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升高(均为P<0.05),其余指标当归散组与七厘散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当归散组、七厘散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升高(均为P<0.05),其余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第7天当归散组与七厘散组相比全血粘度高切、红细胞压积指标显著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升高(均为P<0.05),其余指标当归散组与七厘散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当归散组、七厘散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升高(均为P<0.05),其余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第12天当归散组与七厘散组相比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当归散组、七厘散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升高(均为P<0.05),其余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降低(均为P<0.05)。结论:本研究采用内服郑氏当归散的方法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通过对SD大鼠的体征、症状、组织病理切片以及血液流变学的观察与检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郑氏当归散可显著改善SD大鼠急性软组织损伤后出现的红、肿、热、痛等典型炎症反应症状,能有效减轻肌肉组织水肿与充血,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消炎止痛作用明显,并且可以显著改善血液流变性质及血液浓、粘、凝、滞状态,抗凝,抗红细胞与血小板聚集,改善局部血循环障碍,促进组织修复。